第139章 找人(第3页)

 

“搞副业?”

 

张侗听到这个三个字,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接着,就听田国庆娓娓道来。

 

“刘大喜要去县城搞副业,需要公社大队开具介绍信,公社的办公室就在楼下,你等我一下,我去帮你问问。”

 

说完,田国庆起身出了办公室,将张侗独自留在办公室内。

 

“搞副业……”

 

张侗脑海中回忆着这三个字,忽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什么,顿时有些苦笑不得。

 

“妈的,居然忘了这么一回事。”

 

原来,所谓搞副业,其实就是进城打工。

 

但在那个年代,没有进城打工的说法。

 

农民要想去省城或者县城打工,是收到严格限制的。

 

必须经过公社大队同意,并且开具介绍信,以“完成生产指标”为目的,到专门的工厂或者其他劳动生产单位上班。

 

所以。

 

农民进城打工,是没有选择性的。

 

要想搞副业,得看当地的生产单位是否有用人指标。

 

人家有空位了,农民才有机会去“打工”。

 

过了大概十来分钟。

 

田国庆风风火火地回到了办公室,手里还拽着一张文件纸。

 

“张侗同志,咱们找到那个刘大喜了。”

 

“真的吗?”

 

张侗赶紧起身,结果田国庆递来的文件。

 

仔细一看。

 

这文件是一张武阳县皮革厂的用人招工指标,上面赫然就有刘大喜的名字。

 

“刘大喜是四年前,通过公社的介绍信,进入武阳县皮革厂,成为了一名劳动工人。”

 

“武阳县皮革厂,可是滨市下属最大的生产厂之一。生产责任紧,任务重,可不是随便能把人带出来。”

 

田国庆扶着眼镜框,走到办公桌前坐下,笑道:“张侗同志,我给你开具个人委托信,让你代表镇政府办公室,去武阳县皮革厂,找那个刘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