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七零村姑的精彩人生10(第2页)

 

“要结婚也行,但是我不离开周庄大队,也不能放弃我的工作,主要是我得带着我奶我弟一起生活。”

 

众人唏嘘。

 

这样的要求,只怕有儿子的人家都不同意。

 

除非找那种兄弟众多的,或者父母双亡,人孝顺还善良的。

 

养一个老人还说得过去,养弟弟就难以接受了。

 

毕竟弟弟是男娃,将来要读书,要结婚。

 

几个小姐妹凑在一起,手里做着各自的活计,到饭点儿才散了。

 

何天没把这事儿放心上,倒是周家,在杨山大队谈不拢,又开始惦记何天。

 

“我看那个何天,之前出去两个多月,说是去厂里当临时工了,回来大包小包,肯定有不少钱。”

 

“那个杨梅,说的好听高中毕业,有什么用?还不如何天,家里地里一把好手。

 

八十八块钱彩礼,她凭啥?她也配?”

 

夏建春在家骂骂咧咧,周家其他孩子都看着呢,周长伟不下地本就惹众怒,为他赔出去那么多钱。

 

因为里面还有周山要还的救命恩情,孩子们也就不说啥了。

 

可彩礼八十八绝对不行。

 

周家鸡飞狗跳,周长伟竟然把夏建春的话听进去了。

 

他找了跟何天共同的朋友,让朋友去劝何天。

 

何天一扫帚把人撵出去,还不解气,晚上带着何野去套周长伟麻袋,把人狠狠打了一顿。

 

冬天漫长,何天又被锡柴厂借调过去了。

 

厂里在紧锣密鼓研究脱粒机,需要人手。

 

何天在零件上的天赋,放眼全国都是凤毛麟角,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七三年春天,何天带着小麦脱粒机回村。

 

县里发觉锡柴厂对何天和周志武的重视,火速将两人的档案调到农技站,成为一名正式工。

 

以后锡柴厂要借调,就要找农技站,那么农技站需要什么技术扶持,先进机器,都能直接找锡柴厂协调了。

 

农技站正式工工资二十八块钱一个月,两人拥有高度自由。

 

这一年的麦收,脱粒机第一次试用,傅钊还带人来现场观摩,随时准备调整,记录了完整的数据和损耗,整天都在琢磨如何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