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永乐王秋清逸
第四百一十一章:多管齐下2(第2页)
后代也将近一百八,可能还不止。真他娘的是:搂着姑娘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我们佛门许了愿,都被和尚实了实。
我笑和尚不吃荤,和尚笑我没大奔;我问大师灵不灵,梅赛德斯六八零。
就这样的佛教,很难让李俊升起什么敬畏,崇拜,或者是向往之心。
相比之下,李俊虽然也不怎么喜欢道教那副爱谁谁,爱信不信,不信给道爷滚,别打扰道爷飞升的鬼样子。
但是李俊心里还是很欣赏道士的通透和不内卷,反正道家讲究的道法自然,一切都是克自己的洒脱。
兽军东侵的时候,人家道门的人下山杀鬼子,以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道教衰弱的不成样子。
这也就是李俊为什么同样是清扫寺庙,道观,他没有像对付佛门一样的对付道门。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了,李俊把佛门的里外里看了一个遍,简直就是把他恶心到了。
前世的时候,再怎么样也有强力政府把控着,佛门没有办法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放贷,奴役周边的人户。
李俊前世的时候,看一个堕落文人写的小说《水浒传》的时候,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有一个疑问:鲁智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闯祸?
按理来说,鲁智深一个亡命之徒,好不容易在寺庙里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他应该珍惜才对。
那么他为何不安分守己,非要把文殊院闯个天翻地覆呢?
后来李俊长大了,也看懂了《水浒传》,也解开了他小时候的这个疑惑:其实这一切究其原因在于鲁智深看得很明白,五台山文殊院根本就不是什么佛门净地。
一个敢收留杀人犯的寺院,能是什么好地方?
鲁智深知道自己不是来当什么狗屁和尚的,他就是来避罪的。但是他您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地方,竟然能让他一个逃犯摇身一变成为“智深大师”。
关键是智真长老是知道他的身份,在介绍去相国寺的时候在信中是这么写的:“僧人智深,俗姓是前提辖官鲁达,为因打死了人,情愿落发为僧”——《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