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资深合伙人周明(第3页)

 

话音落下,审判席上的审判长目光微凝。

 

李明远的陈述,滴水不漏,逻辑严谨,完全符合他们对资深公诉人的预期。

 

这位公诉人,经验老道,对案件的把握极为精准。

 

年轻辩护律师的“认知鸿沟”虽新颖,但想撼动如此坚实的证据与法理,难。

 

审判长的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心中已然有了初步判断——公诉人的意见,很老练,也很稳妥,几乎封死了上诉人所有看似合理的辩解。

 

如果没有意外,二审应该会维持原判!

 

法庭内气氛愈发凝重。

 

旁听席上,新奇褪去,疑虑与动摇浮现。

 

直播间弹幕风向逆转:

 

“检察官太顶了!逻辑满分!”

 

“‘敌杀死’这名字,说不知道有毒谁信?”

 

“‘认知鸿沟’站不住脚啊!”

 

“这个律师要凉!”

 

三江律所内,王浩等人面色凝重,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周明办公室内,他轻轻点头,嘴角那抹几不可察的弧度终于显露,带着预料之中的了然。

 

这才是资深检察官应有的水准!

 

张伟的辩点,在严密证据和法理面前,显得如此单薄。

 

接下来,看张伟如何应对。

 

或者说,看他这场看似注定失败的辩护,还有什么戏能唱下去。

 

周明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整个人显得有些随意。张伟端坐辩护席,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李明远。

 

这位公诉人,确实有点东西。

 

其发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字眼都经过精心打磨,几乎将一审判决构建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寻常律师,此刻恐怕早已冷汗涔涔,阵脚大乱。

 

但张伟的眼神,却依旧沉静如水,甚至隐隐带着一丝……欣赏。

 

是的,欣赏。

 

欣赏对手的强大,才能更好地享受击败对手的快感。

 

李明远的论证,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公诉意见,完美地诠释了程序正义和证据优势下的控方逻辑。

 

然而……

 

张伟的指尖,轻轻摩挲着面前那份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卷宗。

 

这套逻辑,固若金汤,却也因其过于依赖既定框架和经验判断,而忽略了某些至关重要的、潜藏在表象之下的东西。

 

“认知鸿沟”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撬动整个案件固有认知的支点。

 

他真正准备的“杀手锏”,李明远显然还未察觉。

 

想到这里,张伟的唇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充满自信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