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普法:弹幕问我法海判几年牛熊随心
第315章 吃瓜有风险!(第2页)
这种情况,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屡见不鲜。
但现在,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天网系统的普及,以及各种监督机制的完善,想在程序上做这么明显的手脚,风险极大,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如果不是被冤枉的……
那么,法官既然能采信那几个打人者的指认,要么,就是这位张女士对他说了谎。
要么,就是判决背后,一定存在某种事实依据。
这个依据,可以不是直接证据,但一定是一个符合常理的逻辑推论。
张伟很清楚,许多基层法院由于案件数量庞大、人手严重不足,或者承办法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审理案件时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谨。
法律条文规定,判决必须依据确实、充分的证据。
但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证据链存在瑕疵,但整体逻辑能够自洽的“推论”,也常常会成为判决的基石。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有大量案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二审法院发回重审。
张伟拿过一旁的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滚烫的茶水。茶水的热气,让他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些。
“张女士,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他的声音平静下来,“请你,务必如实回答。”
张芬一边小声抽泣,一边用纸巾胡乱擦着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张律师,您问!我一定说实话!”
“你刚刚说,你弟弟是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打架,所以留下来看热闹。”
“第一个问题,你弟弟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打起来了吗?”
张芬回忆了一下,答道:“没有,刚开始他们只是在吵架,骂得很难听。”
张伟点点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
“第二个问题,打人者,或者被打的那个人里,有你弟弟认识的人吗?”
这个问题一出,张芬擦拭眼泪的手,猛地在半空中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