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荆州月旦评3(第2页)
“先生且稍候。”
三人来到一处小楼,士卒这才回头叮嘱,又轻轻叩响门扉。
“谁?”
门内传来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语气极为戒备。
“襄阳庞统已经带到。”
小楼的门打开了一条缝,一只粗壮的大手伸出来,接过了腰牌和请帖之后,门再次被关上。¨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可楼内隐隐约约传来上楼的声音。
......
“哼,都不过是一些趋炎附势,攀附之徒。”
曹操听着小楼对面高台上的朗诵声,不置可否,听着楼梯口脚步声响起,屋内众人不由都看向楼梯口。
“回丞相,那庞士元已经带到,此刻就在楼外面。”
“呵呵,让他也候着。”
曹操语调极为平和的朝着那士卒吩咐了一句。
“诺。”
那士卒得令之后,立刻就下楼。
“诸位,这荆州之地,难道就只有这些人才么?也就先前那崔州平还算有些才学。”
门外朗诵的声音已经结束,甚至那篇文章都只读了一个开口,现在就只剩下台上那人尖锐的批评声。
“通篇阿谀之词,文章毫无新意,建言献策空洞虚浮,此文后续,不看也罢,下一位。”
王安看着高台上那人似乎想要抗争些什么,可最后只能恭恭敬敬的接过自己的文章,而后又羞愤的下台。
大庭广众之下,若是还要强言争辩,怕是会被人扣上一个不谦虚的名声,于自己今后出仕怕是有大碍,即便不能忍,也只能忍。
“这便是月旦评么?”
王安看着高台上发生的一幕,心中又有些不解,这便是时下最流行的月旦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品评士人才学。
“这便是月旦评。”
庞统点点头,他之前游历之时,也曾特意去见过,便对此见怪不怪。
“难道靠文章就能看出一个人实际的才能么?还是说,文章写得好,便代表着这人品行也是好的?”
“守义此言也是有理,不如你先上台和这杨德祖辩一辩?”
虽然是在门外等候,可庞统却依旧我行我素,并无任何恭谨之意,反而和王安两个人讨论起了月旦评,即便庞统知道此刻门内怕是早就有人在记录两人的话语也根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