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青衣官人下泥塘:老百姓看哭了!(第2页)


 他们用最笨的法子,做着最实在的事情。


 不到半日,一份标注着精确高差和土方量的水渠改造图就放在了孔长瑞的案头,旁边还附上了三种不同预算的施工方案,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效率之高,手段之新,简直闻所未闻!


 京城的百姓们,看着这些每日奔波在街头巷尾,真正为他们办事的“青衣官人”,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尊敬。


 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这古老的京城里,悄然生根,野蛮生长。


 而那些躺在家里“养病”的大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们依旧在品着香茗,听着小曲,悠闲地等待着那个年轻的皇帝,向他们低下那高傲的头颅。


 他们不知道,皇帝根本没打算再用他们,他选择的,是让整个大地,换一个全新的地基。


 ……


 养心殿内。


 烛火摇曳,将皇帝李睿的身影拉得悠长而深邃。


 他面前,整齐地摆放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


 左边一份,来自锦衣卫。


 上面用朱笔细细描绘了京城各大“病号”官员府邸内的景象。墨迹之下,是令人作呕的奢靡与腐朽。


 礼部侍郎林如海的府上,清谈宴饮,高朋满座。上好的金陵春被当成白水一样消耗,席间有人高声吟诵着前朝讽谏昏君的诗篇,引来满堂喝彩。“陛下此举,名为新政,实为儿戏,黔驴技穷罢了!”林如海抚着微醺的脸颊,对众人笑道,言语间满是对新政和孔长瑞这等“酷吏”的鄙夷与不屑。


 工部侍郎王德庸府内,更是请来了京城最有名的“庆福班”,锣鼓喧天,唱的是前朝忠臣遭贬的悲情大戏《血溅谏言台》,那咿咿呀呀的唱腔,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指着皇宫的方向,借古讽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他们在家中“养病”,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谈笑间,仿佛已经捏住了大夏的命脉,只等着那个年轻的皇帝耗尽耐心,向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


 右边那一份,同样来自锦衣卫,记录的却是另一番光景。


 京城西郊,那条淤塞了数年、夏日里臭气熏天的水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