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局 :时间感知异常(第2页)

 

实验中,张明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任务。当他全神贯注时,脑电波监测屏上的 β 波异常活跃,而他突然抬头:“时间又变慢了!” 可原子钟显示,时间流速并未改变。李砚秋在一旁记录:“主观时间感知与客观时间出现偏差,可能与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关。”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更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出现了。退休教师陈淑芬声称能 “预知” 下一分钟发生的事,她在实验中准确说出了研究人员尚未决定的测试内容。周启铭反复检查设备,排除了泄密可能:“她在描述未来事件时,大脑海马体和前额叶的协同活动强度是常人的三倍,但这就能解释时间预知?”

 

玄真子在道观旧址搭建的观测台也有发现。他用古老的日晷配合现代的时间记录仪,发现部分受试者在出现时间感知异常时,日晷影子的移动轨迹竟与原子钟记录的时间存在细微偏差。“《淮南子》有言‘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老道士抚须道,“或许时间本就是流动的,我们感知的刻度,不过是沧海一粟。”

 

为了验证心理状态对时间感知的影响,李砚秋设计了一系列压力测试。当受试者被置于恐惧、焦虑的情境中时,多数人感觉时间明显变慢;而在愉悦状态下,时间则如白驹过隙。“这符合心理学上的‘时间膨胀效应’,” 她在报告中写道,“但那些重复经历时间、预知未来的案例,远超现有理论范畴。”

 

最令人震惊的是卡车司机赵勇的案例。他在一次严重车祸的瞬间,感觉时间停滞,甚至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逃生方案。事后调取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从刹车到碰撞的 0.8 秒,在他的描述中却如同十分钟般漫长。苏晴对他进行脑部扫描,发现其脑内的视交叉上核(生物钟调控中心)出现短暂的异常放电,同时杏仁核高度活跃 —— 这解释了恐惧引发的时间变慢感知,却无法说明他为何能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复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