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局 :交叉学科合作(第2页)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沈若曦联合考古学家,对史前人类遗址进行了重新考察。在一处洞穴壁画中,他们发现了原始人以惊人速度猎杀猛犸象的场景。壁画上,原始人的动作夸张而流畅,与林霄在高速反应时的姿态如出一辙。“这不是艺术夸张,” 沈若曦指着壁画,声音微微颤抖,“这是真实的记录。人类的身体里,可能藏着一部未被解读的进化密码。”
认知心理学家许明哲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集体超自然现象上。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心理学实验,招募了上千名志愿者,模拟德令哈地区的集体目击场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他向志愿者们展示不同强度的光影和声音刺激,并监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我发现,当群体中的个体处于高度紧张和期待状态时,他们的潜意识会产生一种‘集体意向’,” 许明哲在分析数据时说道,“这种意向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感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创造出共同的幻觉。但德令哈事件中,目击者们的生理反应太过真实,这说明除了心理因素,必然还有其他未知力量在起作用。”
学科交叉带来的不仅是新发现,还有激烈的思维碰撞。在一次联合研讨会上,叶启年坚持用量子理论解释一切超自然现象,认为所有的异常都源于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而沈若曦则强调生物进化的作用,认为人类的特异功能是进化过程中保留的特殊能力;许明哲却认为心理因素才是关键,超自然现象可能是人类意识与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们都只看到了一部分!” 乾峃昇拍案而起,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量子物理解释微观机制,进化生物学说明生理基础,心理学剖析意识影响,为什么不能将这些结合起来?” 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陷入争论的众人。
在乾峃昇的推动下,团队开始尝试构建跨学科理论模型。他们将量子纠缠理论、生物进化假说和心理集体意向概念融合,提出了 “多维感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特异功能是量子层面的信息传递、生物进化保留的特殊生理结构,以及心理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梦境操控者沈星河的研究中,这个理论得到了初步验证。通过量子传感器,研究人员发现他在梦境中大脑的部分神经元呈现出量子叠加态;沈若曦检测到他的大脑海马体存在特殊的 “记忆蛋白”,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而许明哲的心理测试表明,沈星河的潜意识中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欲望可能增强了他在梦境中的操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