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局:算法里的隐私阴影(第2页)

 清晨六点的生物信息实验室飘着薄荷香,苏玥正用母亲苏晴的平衡剂配方做数据可视化实验。15 岁的少女将不同浓度的药剂参数转化为彩色光谱,青金色的平衡草图案在全息屏上舒展叶片。当冯智昊敲开实验室门时,她手腕上的青铜钥匙挂坠突然发出微光 —— 这是王星宇用父亲王强的教具复刻的信物,据说能感应 749 局相关的能量波动。

 “冯哥?你脸色好差。” 苏玥递过一杯薄荷茶,茶雾在杯口凝成小小的平衡图腾,“我爸说你在量子矩阵负责算法审计,是不是发现什么问题了?” 她注意到冯智昊紧握的拳头,祖父苏晴常说 “数据焦虑会让能量场紊乱”,眼前这位工程师的气场明显处于失衡状态。

 冯智昊将加密 u 盘插入实验室终端,医疗数据集的预览图在权限验证后展开。苏玥的目光瞬间凝重,她调出 749 局的《生物数据脱敏规范》,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将数据导入母亲研发的 “平衡评估模型”—— 这个模型原本用于检测药剂成分的稳定性,却意外适用于数据合规分析。

 “脱敏合格率只有 12%。” 苏玥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全息屏上的光谱图大部分呈现刺眼的红色,“你看这里,” 她指向某段抑郁症数据,“他们保留了患者的 ip 地址和就诊时间,用这两个参数交叉比对,很容易锁定个人身份。” 少女调出母亲的平衡剂配方原理示意图,“就像调配药剂时比例失衡会产生毒性,数据脱敏的‘度’没掌握好,就会变成隐私毒药。”

 她用青金色的标注笔圈出高风险区域,这些区域的分布规律竟与平衡剂中不稳定成分的扩散路径惊人相似。“我妈说平衡的关键是‘30% 约束,70% 流动’,但这些数据完全是放任状态。” 苏玥突然想起上周帮王星宇破解父亲的加密文件时,见过类似的代码结构,“这部分脱敏算法有问题,像是被人为简化过。”

 冯智昊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昆仑 1 号算法注释里那些潦草的签名,总觉得与祖父的笔迹隐隐相似。“能不能帮我恢复一段被删除的注释?” 他调出算法底层代码,苏玥立刻启动父亲王强开发的 “历史痕迹追踪程序”—— 这个程序原本用于量子模型的迭代记录,却能捕捉代码修改的残留信号。

 随着程序运行,一行模糊的注释逐渐清晰:“2023.7.15 应市场部要求,简化脱敏流程 v2.3,签名:冯之谦”。冯智昊如遭雷击,祖父退休前确实在量子矩阵担任顾问,但绝不可能签署这种违规修改。苏玥放大签名的笔触细节,用光谱分析对比祖父手记的笔迹:“这是伪造的!有人模仿了你祖父的签名,而且用的是数字合成技术。”

 少女突然想起母亲实验室的旧档案,翻出 1999 年 749 局的生物数据规范扫描件。当冯智昊看到规范上祖父的亲笔签名时,眼泪终于决堤 —— 规范第 3.2 条明确规定 “医疗数据需经本人书面授权方可用于非诊疗用途”,下方的签名与算法注释里的伪造签名有着细微却致命的差别,“祖父绝不会违背自己制定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