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局:股东的围剿与学术界的声援(第2页)

 中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王强独自坐在空荡的会议室,手机在桌面上震动不停。财经 App 推送着 “量子矩阵濒临退市” 的分析,社交平台上 #王强滚出科技圈# 的话题正被顶上热搜。他点开加密邮箱,却在垃圾邮件箱里发现了一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栏显示 “全球物理学家联盟”。

 邮件附件是 173 位物理学家的联名信,pdf 文件的首页盖着剑桥、麻省理工、清华等 23 所高校的公章。“我们谴责以商业利益抹黑量子技术的行为,” 信中写道,“昆仑 1 号的算法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漏洞应通过学术界协作修复,而非全盘否定。” 末尾的签名栏里,诺奖得主杨振宁的名字格外醒目,旁边用铅笔标注着 “支持开源修复”。

 王强的手指在屏幕上摩挲着签名,突然接到母校校长的来电。老教授的声音带着粉笔灰的质感:“当年你在实验室通宵做的量子纠错模型,现在还摆在校史馆。记住,真正的科学家不怕犯错,怕的是失去改正的勇气。学校的量子实验室永远为你敞开,随时欢迎回来做研究。”

 挂掉电话,王强从保险柜里取出祖父的手记。泛黄的纸页上,“749 精神” 四个毛笔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下面的注解写道:“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垄断,而在于普惠;科研的尊严不在于永不犯错,而在于敢于担责。” 他突然想起 1998 年那个雪夜,祖父在实验室教他调试设备时,特意在日志里画了个青铜钥匙符号,说 “关键时刻能打开生路”。

 与此同时,量子矩阵大楼前的广场上正在上演震撼一幕。王星宇站在全息投影设备旁,十六岁的少年穿着印着 “量子普惠” 字样的白 t 恤,指挥着高校生们布置投影阵列。三小时内,50 万份请愿签名在虚拟屏幕上滚动,形成巨大的数据流瀑布,每个签名都附带一句支持者的话:“我奶奶的阿尔茨海默症靠量子传感器确诊”“开源算法救了我们村的玉米育种”。

 “这是周舟教授团队提供的真实案例。” 王星宇指向主屏幕,全息影像展示着云南山区的农田场景,量子土壤监测仪帮助农民减少了 40% 的农药使用,“这些技术本该服务更多人,却被锁在资本的保险柜里。” 他调出祖父王强十年前的演讲视频,年轻的科学家说:“我的梦想是让量子技术像水电一样普惠民生。”

 广场上的人群爆发出掌声。有老人举着量子医疗设备的说明书流泪,有学生展开 “修复漏洞而非摧毁技术” 的横幅,甚至有曾经抗议的股东家属送来矿泉水:“我丈夫被资本洗脑了,但我知道王教授的初心是好的。” 王星宇将这些画面实时传输到父亲的加密终端,附言:“爷爷说 749 的精神就是不让技术孤独前行。”

 王强看着广场画面,突然抓起加密电话联系冯智昊。749 局实习研究员的虚拟影像出现在屏幕上,背景里的量子服务器正闪烁着绿光,祖父冯之谦的安全预案贴在墙上,每个漏洞点都用红笔标注。“我整理出昆仑 1 号的 17 处高危漏洞,” 冯智昊推了推眼镜,“按 749 老规矩,公开漏洞才能集合力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