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局:神经数据的区块链构想(第2页)
陆田野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会议室时,差点被满地的草稿纸绊倒。十六岁的少年调出星途数据库的底层架构图,代码流在全息屏上瀑布般坠落:“爸,我测试了联盟链架构,把用户私钥换成生物特征加密,响应速度比传统方案快 37%。” 他放大一段核心算法,其中嵌入的玉琮符文图案正在缓慢旋转,“这是用祖母的符号学笔记编译的哈希函数,每个区块生成时都会自动篆刻‘权属符文’。”
陆苍穹则在旁边的全息沙盘上摆弄着古符文模块。少年将良渚文化的 “神徽” 符号拆解重组,设计出一套可视化授权界面:用户滑动手指拼接破碎的玉琮图案,完成验证后会弹出林念默手书的 “契约成立” 字样。“测试数据显示,65 岁以上用户的操作成功率从 41% 提升到 89%。” 他调出张奶奶的模拟授权视频,老人用布满老年斑的手指轻松完成拼接,屏幕绽放出柔和的绿光。
双胞胎兄弟的合作像精密的齿轮咬合。陆田野优化的共识机制解决了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难题,陆苍穹设计的符号界面则攻克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当他们将系统接入协和医院的测试网络时,全息屏上的节点指示灯瞬间全部变绿 —— 张奶奶三年前的神经特征数据与当前诊断结果完美匹配,区块链自动生成的授权记录旁,赫然印着玉琮形状的电子印章。
“但开发成本比预期高 1.2 亿。” 周明远的财务报表像冷水浇在兴奋的氛围上。全息表格显示,分布式存储服务器、生物加密芯片、跨机构联盟链维护,每一项都在吞噬预算。“医院的科研经费只能覆盖 30%,剩下的缺口……” 他没说完的话悬在空气里,星途脑机的股价还在神经镜事件的余波中震荡,融资渠道早已收紧。
陆玄盯着墙上的玉琮图案沉默了半小时。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霓虹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无数双注视的眼睛。他突然抓起笔在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5% 的个人股份被圈出,旁边批注 “专项用于神经区块链开发”。“钱没了可以再赚,” 他将协议推给财务总监,玉琮模型的影子恰好盖住文件上的 “利益分配” 条款,“良心要是没了,技术再先进也只是掠夺的工具。”
深夜的书房里,陆玄翻出林念默的符号学手稿。在 “契约符号演变” 章节,妻子用红笔写道:“商周的甲骨契刻要‘一式两份,验符为凭’,现代数据授权也该有同等的郑重。” 手稿里夹着一张泛黄的便签,是她怀双胞胎时写的:“将来要教孩子,技术像玉琮,既要坚硬如铁守底线,也要通透如玉可流通。”
陆田野的加密消息在凌晨两点弹出:“钮星禹帮我们联系了 749 局伦理基金,他们愿意提供 4000 万专项支持,但要求全程监督代码审计。” 附带的全息合同里,“数据主权不可侵犯” 条款被加粗标红,旁边盖着 749 局特有的双生盾印章。“她说这符合爷爷当年制定的《神经数据伦理规范》第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