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诞生

(作者:向阳舒展)

 星途脑机的会议室被重新布置过,红木长桌换成了圆形会议桌,象征着平等对话的理念。墙上的 “科技向善” 标语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林念默手书的 “敬天爱人” 四个篆字,字幅边缘用银线绣着良渚玉琮的简化纹路。陆玄站在窗前调整窗帘角度,让晨光恰好落在会议桌中央的玉琮模型上,绿光透过孔洞在桌面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某种无声的祝福。

 参会者陆续入场时,都被门口的特殊装置吸引 —— 陆苍穹设计的 “伦理感知仪”,通过扫描手掌纹路生成专属的伦理符号。神经科学家张教授的符号是交织的双螺旋,伦理学家李博士的符号类似古契约的印章,残障代表周女士的符号则是绽放的盲文花朵。“这是祖母说的‘契约可视化’,” 陆苍穹给大家讲解,“每个符号都包含对技术伦理的核心诉求,会自动记录在区块链上。”

 陆玄打开全息投影仪,脑机伦理三原则在环形屏幕上缓缓展开:“一、禁止任何形式的记忆篡改,包括虚假记忆植入;二、情绪操控类功能必须设置不可逾越的阈值,且仅限医疗用途;三、所有神经数据的最终所有权归用户本人,企业仅获有限使用权。” 每一条原则旁都标注着对应的案例 —— 记忆篡改导致的身份认同危机、情绪模块滥用引发的暴力事件、数据泄露造成的隐私灾难,图文并茂的展示让会场气氛瞬间凝重。

 “我反对第三条。” 市场部残留的副总刘峰突然起身,智能西装的发光纹路因激动而闪烁,“如果数据所有权完全归用户,我们投入的研发成本如何回收?上次神经镜事件后,公司的现金流已经……” 他没说完的话被周女士的轮椅声打断,残障代表转动轮椅来到屏幕前,调出自己的神经康复数据:“刘总知道我为这套数据支付了多少费用吗?三年来的监测费足够买半套房子,现在你们还要用我的痛苦数据去开发游戏?”

 张教授立刻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实施数据所有权归用户的企业,用户留存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42%;而强制占有数据的企业,三年内的诉讼风险增加 3.7 倍。“技术辅助记忆可以,但不能编造记忆,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老科学家调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区影像,“我们正在开发的记忆辅助模块,只会强化真实记忆的提取,绝不会凭空创造虚假片段 —— 就像修文物,补缺但不造假。”

 伦理学家李博士则带来了 749 局的历史档案。全息投影中,1987 年的脑机接口实验记录显示,当时的研究者会让受试者每天签署一次授权同意书,“纸质签名,按红手印,比现在的电子协议郑重百倍。” 她指着档案里的伦理守则,“‘不伤害原则’从来不是商业选项,而是生存底线。神经数据关乎人格完整,就像古人的生辰八字不会轻易示人,现在的脑电波更该被敬畏。”

 讨论进行到白热化时,陆玄播放了一段隐藏视频 —— 那是神经镜事件中受伤最严重的赵凯的康复记录。视频里的年轻人对着神经镜设备发抖,医生解释他的杏仁核损伤导致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就像电脑的防火墙被破坏,任何情绪病毒都能入侵。” 画面最后定格在赵凯的手写声明:“我愿意公开我的受损数据,但绝不同意再被用于任何娱乐开发。” 环形屏幕突然亮起 3000 名用户的联署签名,像一片闪烁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