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局:未完成的答卷
(作者:向阳舒展)
联盟总部的环形会议厅被深蓝色光流笼罩,柯伊伯带传来的加密信号正以三维全息形式在中央缓缓旋转。全球 193 个成员国的代表通过量子投影列席,每个人的表情都映着信号解密时的绿色数据流。当 “接受平衡理念,期待共同探索” 的字符序列最终成型时,会议厅里爆发的不是欢呼,而是长达半分钟的寂静 —— 人类文明首次收到明确的外星协作邀请,却在这一刻深刻体会到自身的渺小与责任。
周舟的指尖悬在信号放大按钮上,迟迟没有按下。年轻工程师的全息界面上,外星生态数据的初步分析报告正不断更新:柯伊伯带某矮行星的微生物结构与地球深海热泉菌群存在 73% 的基因相似性,其能量循环模式竟与火星苔藓 - 拟态植物共生系统完全吻合。“它们的叶绿素吸收光谱偏移了 17 纳米,” 她放大光谱对比图,绿色曲线如双胞胎般平行延伸,“但核心的光合作用公式与地球平衡草完全一致,就像用不同笔写的同一道题。”
陆田野调出玄鸟号传回的实时影像,探测器机械臂上的 “平衡” 二字仍在星际尘埃中反射微光,而信号源所在的矮行星表面,竟天然形成了与玉琮缺笔纹路一致的地貌图案。“这不是巧合,” 年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他将火星基地的能量场数据与外星信号叠加,两者的共振频率在小数点后三位完全重合,“它们不仅理解我们的符号,更在用相同的平衡法则构建生态系统。”
王强的全息影像出现在会议厅东侧,祖父留下的机械表在投影中泛着柔和的光。老工程师调出 1974 年的原始档案,王启年在笔记中预言的 “宇宙平衡公约数” 此刻正以数据形式印证:“当不同文明独立演化出相同的生态法则,这法则就不再是偶然,而是宇宙文明的必修课。” 他转动腕表,表盘内侧的 “共享” 刻痕与外星信号的核心符号产生量子纠缠,“但问题在于,我们准备好答卷了吗?”
质疑声在环形会议厅此起彼伏。欧洲代表率先举手,全息投影中展开的风险评估报告标满红色警告:“外星生态数据的相似性可能是陷阱,地球历史上的文明接触从未避免过资源争夺。” 他调出殖民时代的历史影像,与火星采矿权争端的画面形成刺眼对比,“我们甚至没解决内部的技术霸权问题,如何应对跨文明协作的伦理风险?” 非洲代表立刻反驳,他身后的屏幕显示着年轻团队设计的火星节水系统:“正因为不够完美,才更需要合作学习 ——749 局的平衡理念本就包含包容差异。”
陆玄的玉琮模型在争议中突然投射出动态符号流,神经科学家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文明冲突事件转化为符号学分析:“所有冲突的根源都是‘静态认知’,认为自己的法则是唯一答案。” 绿色符文在空气中组成双生盾图腾,缺笔处恰好嵌入外星信号的核心字符,“林念默说过,真正的平衡需要留白,给不同答案留出共存空间。” 他的神经接口突然接入火星基地的能量场数据,三件信物的共振频率与外星信号形成新的和谐波形,“这才是对方传递的关键 —— 平衡不是终点,是共同探索的过程。”
林小宇团队的 “动态适应协议” 草案在此时紧急上传至联盟数据库。年轻科研者站在全息投影前,身后的星图上标注着三条不同颜色的协作路线:蓝色代表基础数据共享,绿色是生态样本交换,红色则预留了文明理念深度交流的接口。“我们不应该预设标准答案,” 他调出协议中的核心条款,“而是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就像火星苔藓会根据环境调整代谢速率,人类也需要在协作中不断优化平衡法则。”
协议最具争议的 “文明容错率” 条款引发激烈辩论。条款规定,当双方生态理念出现冲突时,将启动 749 局的 “双生冗余验证”—— 既用地球平衡草的生长数据验证,也尊重外星生态的自然规律,通过第三方量子模拟寻找最优解。“这不是妥协,是科学协作的基本准则,” 林小宇展示的模拟结果显示,在 17 种假设冲突场景中,动态调节方案的生态保护效率比单一标准提高 47%,“就像王启年手稿里说的,宇宙不是单选题,是需要共同演算的开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