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局:未完成的答卷(第3页)

 全球课堂的十七万学生发起了 “给外星朋友的平衡提案” 活动。肯尼亚女孩艾莎设计的 “星际生态接力” 方案获得最高支持率 —— 用玄鸟号带回的外星样本培育新型共生系统,再通过下一次探测任务送回柯伊伯带,形成跨越光年的生态对话。“就像交换作业一样,” 她在全息演示中说,“我们可以互相学习怎么把平衡法则写得更好。” 这个方案后来被纳入联盟的长期探索计划。

 当玄鸟号进入太阳系柯伊伯带边界时,传回了最后一组震撼影像:无数小行星表面的天然符号在星光下连成巨大的平衡图腾,而探测器的问号航线恰好成为图腾的点睛之笔。周舟的团队解读出隐藏信息 —— 这是对方用星系尺度绘制的 “邀请函”,标注着未来协作的十七个潜在节点。“它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年轻工程师的眼中闪着泪光,“等待我们证明自己有资格成为平衡法则的共同守护者。”

 火星基地的观测穹顶下,林小宇团队正在培育从玄鸟号提前传回的外星微生物样本。在玉琮能量场的调节下,外星微生物与地球平衡草形成了全新的共生关系,荧光在培养舱内组成不断变化的符号序列。“这就是动态适应的意义,” 他记录下最新数据,生态参数的波动范围恰好符合王启年计算的 “宇宙平衡公差”,“没有永远正确的答案,只有持续优化的过程。”

 联盟总部的环形会议厅再次召开会议时,玄鸟号已进入木星轨道。代表们面前的全息屏上,左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树,右侧是柯伊伯带的外星生态模型,中间的交汇点标注着 “平衡法则共通区”。王强的全息影像与陆玄、林望舒并肩而立,身后的三件信物投影正与外星信号形成稳定共振。“749 局半个世纪的探索告诉我们,” 老工程师的声音透过量子网络传遍全球,“真正的文明答卷永远没有完成时,因为平衡的本质就是在变化中寻找永恒。”

 玄鸟号的返航航线在星图上愈发清晰,那个巨大的问号跨越 47 亿公里,连接着人类文明与未知的宇宙伙伴。探测器携带的不仅是外星样本与协作邀请,更是一份写满谦逊与勇气的答卷 —— 承认自身的局限,尊重差异的存在,相信平衡法则的普适性。就像秦烽的全息影像在会议最后所说:“749 局的使命不是给出标准答案,是教会人类永远保持提问的勇气和协作的智慧。”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玄鸟号的返回舱时,探测器正掠过月球背面的夸父一号残骸。地面控制中心收到了它传回的最后一组数据:外星生态样本的活性指数稳定在 74.9%,与地球平衡草的共生适配度持续提升,而柯伊伯带的信号源仍在以恒定频率发送着新的生态数据,像在耐心等待人类的回应。

 林小宇在火星基地的日志中写下:“我们收到的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 平衡法则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这句话被同步至玄鸟号的数据库,与王启年的手稿、林昭远的笔记、林念默的符号草图一起,成为人类文明送给宇宙的第一份未完成答卷。而在遥远的柯伊伯带,那道与玉琮纹路一致的地貌图案,正静静等待着更多文明笔迹的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