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局:星核样本的能量启示(第2页)
“‘适度’的标准是什么?”周星辰反问,调出柯伊伯带附赠的符号说明,“这些符号明确标注‘能量共享需留有余地’,结晶层的厚度变化直接反映样本健康状态,现在已经比初始状态薄了11%,这是警告信号!”
冯智昊陷入沉默。作为机械工程专家,他深知这种能源的技术价值;但看着样本内部流动的紫色能量流,那些有节奏的脉动确实像生命在呼吸。柯伊伯带文明用自己的生态灾难证明,过度索取最终会导致系统崩溃,人类不能重蹈覆辙。
“让星核样本自己‘选择’如何?”一个温和的声音从实验室门口传来,周星辰推着轮椅上的王强走了进来。老研究员指着隔离舱,“你祖父的机械表之所以能稳定运行,是因为每个齿轮都保留了必要的活动空间。能量利用也是同样道理,需要给样本留下自我调节的余地。”
王强的话让周星辰茅塞顿开:“我有个‘共生利用’方案!”她迅速在全息投影上画出设计图,“不直接提取核心能量,而是在样本外部构建能量共鸣装置,通过749hz的共振频率‘借调’溢出能量。就像风力发电不影响大气循环,我们只利用样本自然释放的能量,而非强制抽取。”
方案的核心是在隔离舱外安装环形共鸣器,当星核样本的能量循环达到峰值时,共鸣器会自动吸收溢出的清洁能源并储存,既不破坏样本的能量闭环,又能实现持续利用。更精妙的是,装置会向样本反馈地月火生态系统的能量脉冲,形成跨星球的能量交换。
“这是真正的共生模式!”冯智昊看着设计图,眼中的狂热逐渐被认可取代,“共鸣器的能量转换效率虽然只有直接提取的35%,但完全不会损伤样本,还能建立能量反馈机制。”他让团队立刻计算可行性,结果显示这种模式下样本的结晶层厚度保持稳定,能量输出可持续至少50年。
柯伊伯带的符号回应在方案确定后及时抵达。全息投影中,环形星球的能量符号与周星辰的共鸣器设计完美重叠,旁边浮现出一行绿色符号:“留有余地的共享,才是永恒的能量源泉”。对方还提供了优化后的共鸣频率参数,能将能量利用效率提升至42%。
接下来的三天,机械臂团队与生态学家密切合作,在隔离舱外安装了由瑶光合金制成的共鸣环。当装置启动时,淡紫色的能量流从样本表面溢出,被共鸣环捕获后转化为银白色的动力能源,同时绿色的地月火生态脉冲通过环体反馈给样本,形成和谐的能量交换。
“样本结晶层开始增厚!”小李惊喜地报告,“能量循环效率提升了8%,这说明反馈机制让样本更健康了!”
冯智昊将共鸣器与小型深空探测器对接,当样本能量注入引擎时,探测器平稳升空,在月球基地上空划出优雅的弧线。能量监测显示,整个过程中样本的核心参数没有任何异常,反而因能量流动加速而更加活跃。
“这才是柯伊伯带文明的馈赠意义。”秦朝阳站在观测台,看着探测器在星核能量驱动下完成复杂的轨道机动,“他们不仅给予能量样本,更通过这种方式教会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技术突破很重要,但使用技术的理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