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局:平衡的下一站(第2页)
仪式后的观测台格外热闹。年轻团队围拢在更新后的星图前,星图上标注着玄鸟二号的往返航线,来时的轨迹与返程的轨迹在柯伊伯带交汇,形成无限符号的形状。林小宇将星语赠送的 “星环种子” 放入培养皿,种子在火星土壤中迅速发芽,叶片上的双生花图案随着公约图腾的光芒开合。
“星语说种子开花时,就像她在说‘等你回来’。” 林小宇轻声说,指尖拂过嫩绿的叶片,“现在看来,它不仅在等待,还在生长出新的期待。” 培养皿边缘,她刻下的 “共生” 符号正与叶片上的图案产生共振,形成微小的能量涟漪。
陈星瑶和冯智昊在调试玄鸟三号的设计图。全息投影中,新一代探测器的轮廓比玄鸟二号更加流畅,舰体采用三段式模块化设计,头部的探测舱、中部的生态舱与尾部的引擎舱通过柔性连接轴衔接,能在强引力场中灵活调整姿态。舰体表面覆盖着瑶光合金与星环活体符号交织的双重防护层,金色符号纹路会随外部能量场变化自动重组,像活物般呼吸伸缩。
“材料测试显示,加入玉琮碎粒的合金强度提升了 47%,且能与活体符号产生能量共鸣。” 陈星瑶放大设计图的装甲截面,绿色的玉琮微粒均匀分布在合金晶格中,与金色的符号能量流形成微循环,“最关键的是我们开发了‘自适应修复系统’,当表层出现损伤时,活体符号会引导玉琮微粒自动填补缝隙,修复效率比玄鸟二号提升 3 倍。”
冯智昊调出动力系统参数,三维引擎模型瞬间展开:“我们将双生符文引擎升级为‘星核共振引擎’,核心加入星环文明提供的符号晶体,能同步利用正反物质湮灭与符号能量转化两种模式。常规巡航时用符号能量推进,遇到能量乱流就切换为反物质模式,两种动力源通过 749hz 共振频率无缝切换,续航能力是前代的 5 倍。” 他转动机械表贴近设计图,表盘振动频率与引擎核心参数完美同步时,模型发出悦耳的嗡鸣。
设计图的生态循环模块闪烁着绿色光芒,陈星瑶点开细节展示:“生态舱采用‘三层共生系统’,上层种植改良型平衡草净化空气,中层培养星环藻类提供食物,下层的微生物菌群负责降解废物,三者通过符号能量网络形成闭环。最特别的是舱壁的透光材料,能模拟不同星球的光照环境,让地球植物也能适应外星光谱。” 她指向生态舱中央的透明穹顶,“这里还预留了平衡之苗的培育区,让公约图腾能在旅途中持续生长。”
“防御系统才是最大突破。” 冯智昊切换到武器模块,全息图上浮现出环绕舰体的能量护盾示意图,“我们整合了地球的双生盾、柯伊伯带的环形防御场与星环的活体符号屏障,形成‘三维复合护盾’。遇到攻击时,外层的环形场先削弱能量,中层的符号屏障分解有害频率,内层的双生盾进行最终防御,护盾强度比玄鸟二号提升 80%,但能耗降低了 40%。” 他演示着护盾响应流程,三种颜色的能量场在虚拟攻击下层层递进,完美化解危机。
观测台的角落,苏玥和陆苍穹正在整理植物样本。平衡草、火星苔藓与星环花粉在培养舱中形成奇妙的共生系统,每种植物都保留着自身特征,又通过根系的能量网络相互滋养。“生态系统的平衡告诉我们,多样性才是稳定的基础。” 苏玥调出三者的基因序列对比,“就像宇宙平衡公约需要三个文明的智慧共同支撑,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失衡。”
陆苍穹握住她的手,两人掌心的共生符文在接触时亮起绿光:“就像我们的符号需要彼此才能完整。” 他指向星图上的银河系旋臂,那里有一个新标注的红色信号源,“玄鸟三号的目标就在那里,未知信号的能量特征与星核样本同源,但更加复杂。设计图上的‘深空探测阵列’能同时分析 128 种符号频率,比玄鸟二号的探测范围扩大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秦朝阳和周舟走到星图主控制台前,三件信物的复制品 —— 玉琮、机械表与星轨银容器被安放在控制台两侧,它们的能量场与星图产生共鸣,在未知信号源的位置划出三个箭头符号,最终汇聚成明亮的光点。“王启年局长的手稿里说,平衡法则的终极体现,是知道何时停留,何时前行。” 秦朝阳调出玄鸟三号的任务清单,“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准备,让新探测器携带公约图腾和平衡之苗的后代,继续探索未知的平衡法则。它的货舱还预留了 23 个标准单元,专门用于搭载各文明的符号样本,让探索之路成为文明交流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