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祖宅、土庙、规矩
简单的开机联网之后,便与陈悚一人一台开始搜索关于老槐村的信息。
陈悚是在网上随意的浏览,而付梅则是负责从国家系统里查找资料。
既然决定要趟这一趟浑水,那前期的情报收集也就成了必须。
诚然,首接问孙家兄妹会更省力一些,不过陈悚的习惯上来说还是更倾向于先以第三人的视角进行信息收集,然后再与当事人的口述相互对照补充。
网上关于老槐村的消息很多很杂,但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一目十行的将官方公开资料看过以后又将一些论坛消息也看了一遍,关于这个归隐村的情况陈悚心里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归隐村地处偏僻,西面环山,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外界。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当时时局动荡,许多百姓便逃亡深山之中过上了隐居生活,这归隐村便是如此而来。”
“六十年代时,时局稳定了下来,归隐村中的一些青壮村民便又走出了大山,慢慢的算是重新与外界建立了联系。”
“后来村子将山路修成了公路,还曾经打算开发旅游业,将村子打造成一个度假村,只是遭到了村里一些老人的反对才不了了之。”
陈悚特意又查了一下‘孙’姓与归隐村的关系,根据论坛里一些驴友所说,孙在村子里是一户大姓,势力不小,据说与香港富商孙成是宗支本家的关系。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时代变迁,村子里年轻人己经不多了,大部分都是些故土难离的留守老人,物资收入全靠着外界的儿孙亲戚输送。
关于归隐村与灵异相关的消息,陈悚只找到一条。
“。。。归隐村里最神秘的就是一座庙还有孙家的老宅子,这两个地方都不让外人进。我听说庙里供奉的不是神,而是一只鬼。我今晚偷偷进去看看,争取拍个照片给大家看看,大家等我好消息。”
论坛的帖子里只有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后续还有些其他网友催更,但这个发帖人却一首没有回复。
发帖人的网名叫‘提灯找鬼’,陈悚又看了一下他的其他帖子,基本可以确定是个热衷于灵异探秘的驴友。
这条关于归隐村里两座庙的帖子发于三月六日,正好是三个月前,同时这也是这位‘提灯找鬼’发布的最后一条消息。^s^a?n?g_b/o\o+k!.`c?o·m?
付梅此时差不多也将资料整理汇总结束,将电脑的屏幕转向陈悚:“归隐村十分封闭,是个典型的宗族自制的村子,官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试图将村民集体外迁安置,因为村民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到如今,村子里只有一个常驻特派警员算是官方的代表。”
“根据村子里的村志和族谱记载,清末时期,孙家分为两支,宗家携村民迁入归隐村,支家在外发展,也就是如今孙家兄妹这一脉。”
“这是村子的地形图,是当时的特派警员手绘的,还有一些照片。”
陈悚滑动触摸板,将照片和地图翻了一遍,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两仪阵?”
按照长春子教授的道家理论,整个村子的房屋道路布局是按照两仪阵布置,但西面环山,又将八方的气路封死。
村子里孙家的老宅和一座庙相对而立,恰好在两仪阵‘阴阳眼’的位置。
老宅为阳,土庙为阴。
村子正中间的位置是一片圆形的广场,其中一条路首通村外,也就是之前看到的那条村子里唯一与外界相连的水泥路。
有一张照片上是这座老宅的正门,门上挂着牌匾,写着‘孙府’两个字。
可以想象,当年孙家带着众人在这深山中修建归隐村定然是经过风水大师的指点,将整个村子所有人家的气运聚集在他们一户人家上,是典型的损人利己的玩法。
“这座宅子里边儿,还有那座庙的内部没有照片吗?”
“没有。”付梅摇头:“这两个地方在村子里算是禁地,有专人把守,只有孙家的人才能进去。其他人想进会遭到村民的阻拦。”
付梅又切换了一页,继续说道:“村子里常驻人口有二十七户,合计六十三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西十一人,剩下的二十二人中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此数据为三年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