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张士贵改命记(第3页)
张士贵吓得脸色发白:“那、那怎么办?李先生您可得救救我!”
李先生掐指算了算:“为今之计,只能尽快把该捐的财物补捐出去。您算算,当初答应捐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士贵支支吾吾地算了笔账,越算心里越凉——这几个月他找到了价值少说百万元的财宝,按照约定应该捐出三十多万,可他实际只捐了不到五千块!大部分还是为了面子,在酒桌上吹牛时随手扔给乞丐的零钱。
“明天我就去捐!全都捐出去!”张士贵连忙保证。
李先生摇摇头:“光是捐钱恐怕不够。您得真心实意地忏悔,并且找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吧,明天我陪您去一趟孤儿院,您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
第二天,张士贵跟着李先生来到了镇上的孤儿院。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走进这里,破旧的楼房,简陋的设施,孩子们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但眼睛都很亮。院长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她热情地带他们参观,讲述着孤儿院的困难。
张士贵看着这些孩子,心里突然不是滋味。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吃了上顿没下顿,是邻居大妈时常接济才熬过来的。如今有了钱,怎么就忘了本呢?
“院长,您这里需要什么?尽管说!”张士贵拍着胸脯说。
院长笑了笑:“我们需要的东西可多了。孩子们的衣服鞋子,书本文具,食堂的冰箱坏了很久了,屋顶也有些漏雨...”
张士贵当即去银行取出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那尊金佛和银元变故后,他只剩下十来万元存款了。他全部取出来,塞到院长手里:“先拿着应应急,我再去筹点钱。”
从那天起,张士贵像变了个人。他不再炫富吹牛,而是实实在在地做起了善事。他不仅把剩下的钱都捐了,还重新经营起小卖部,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来帮助孤儿院和镇上的贫困户。说来也怪,自打他开始行善,那些怪事就再没发生过,睡眠也好了,整个人气色都红润起来。
三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张士贵关店回家,发现那个白发老头正站在他家门口。
“老爷子!”张士贵又惊又喜,“您可算出现了!我、我知道错了,我现在正在补救...”
老头微笑着点点头:“我知道。这段时间你的所作所为,我都看在眼里。今天来是想告诉你,你的考验通过了。”
张士贵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那些财宝...”
“那些本就不该属于你一个人。”老头说,“记住,横财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唯有脚踏实地赚来的钱财,用得才心安理得。”
张士贵连连点头:“我明白了。对了老爷子,您到底是...”
老头呵呵一笑:“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子罢了。临走前再送你一句话: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说完,老头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夜色中。张士贵追出去几步,却发现老人已经不见踪影,就像第一次那样神秘消失。
第二天,张士贵接到孤儿院院长的电话,说有个匿名人士捐了一大笔钱,足够翻新整个孤儿院还绰绰有余。张士贵心里明白,这肯定是那白发老头的安排。
经此一事,张士贵彻底变了。他的小卖部生意越做越好,因为他诚信经营,价格公道。赚来的钱大部分仍然用于慈善,但他自己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买了新房,还供儿子读完了研究生。最让他高兴的是,儿子毕业后选择回到镇上,帮他一起经营小店和慈善事业。
镇上的人都说张士贵像是换了个人,从那个爱吹牛炫富的闲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只有张士贵自己知道,那个神秘的白发老者和那段离奇经历,如何改变了他的一生。
有时夜深人静,张士贵会坐在小卖部门口,望着星空发呆。他在想,那白发老头究竟是何方神圣?那红衣女人又是谁?那些财宝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他已经不再纠结于此。他只知道,做人要踏实,要善良,这就够了。
偶尔会有陌生人来到镇上,打听是否有个能改命的白发老人。每当这时,张士贵就会想起那段经历,然后对来者说:“命运啊,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好事,存好心,好运自然会来。”
而这时,总会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坐在不远处的路边摊上喝茶,听到这番话,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放下茶钱,悄然离去,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