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雾江三号码头渔市
敲门声准时在八点整响起。
“进。”
副秘书长余雷推门而入,笑容依旧熨帖得挑不出一丝毛病,手里捧着两个深蓝色的文件夹,像捧着某种精密的仪器。“秦副市长,早上好。这是按您要求初步筛选的司机和秘书人选档案,请您过目定夺。”
他将文件夹轻轻放在办公桌上,动作轻柔,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秦风回到办公桌后,翻开第一个文件夹。是司机的资料。
三份档案,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叫“马晓斌”的人。照片上的人穿着笔挺的司机制服,笑容标准。履历光鲜:长期为已退休的老领导服务,评价全是“稳重可靠、政治过硬”。备注栏里还特意注明:“熟悉市政府各级领导工作习惯与行程特点”。
雷忠的档案被放在最后。照片是他武警退役证上的证件照,面容刚毅,眼神直视镜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正气。履历简单干净:参军、立功、退役。社会关系一栏几乎空白。唯一的“评价”来自车队队长,只有四个字:“技术过硬”。
秦风手指点在雷忠的照片上:“就他吧。”
余雷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仿佛早已料到:“好的。雷忠同志确实技术过硬,就是…性格可能耿直了些,怕有时候不够灵活,服务不好领导。”他委婉地提醒,实则是在做最后的努力。
“开车,技术过硬是第一位的。”秦风语气平淡,合上了司机的文件夹,“要那么多灵活做什么?”
余雷不再多言,微微躬身,打开了第二个文件夹——秘书人选。
这次,排在首位的赫然是市委办综合处的那位“笔杆子”,材料厚实,获奖证书复印件一大堆。而调研处的杨小波,档案薄得可怜,只有一页半纸,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不合身的西装,眼神里带着点学生气的局促和未被磨平的锐光。工作经历栏只有寥寥几行,唯一亮眼的是参与过一项名为《雾江流域民俗文化变迁》的冷门课题调研。
“杨小波。”秦风没有犹豫。
余雷这次终于没忍住,眼角细微地抽搐了一下:“秦副市长,杨小波同志确实年轻,有活力,只是…一直在调研处做基础工作,缺乏综合协调经验,恐怕难以立刻胜任联络员的重任。是不是先让市委办的王处长…”
“经验是锻炼出来的。”秦风打断他,“我看中的就是他做的这个民俗调研,接地气,了解本地实情。联络员不需要花团锦簇的文章,需要的是能摸到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