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与秘书交谈(第2页)


 他拿起那本渔民日记:“就像这个。这不是数据,是血泪。但它躺在资料室里,就只是故纸堆。我们需要让它活过来,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


 “可…可是,”杨小波迟疑道,“我们的分工…文化、旅游、体育…这些领域,怎么切入核心的环保和腐败问题?”


 “谁说不能?”秦风反问,“文旅局的汇报里,不是大谈‘清泉计划’带动了生态文旅吗?好,那我们就从这里切入。”


 他思路清晰起来:


 “第一,借力打力。就以推动‘雾江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名,大规模征集民间故事、老照片、历史影像。把那些渔民的口述史、这本日记,包装成‘抢救性挖掘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公开去做。这是阳谋,他们很难直接反对。”


 “第二,釜底抽薪。你不是熟悉调研吗?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搞一个‘雾江沿岸居民健康与生计变迁’的公益调研项目,挂靠在科协或者社科联下面。用学术和公益的名义,去收集他们最害怕的健康数据和生活现状。”


 “第三,点亮灯塔。和档案馆合作,把所有这些真实材料,作为特殊馆藏数字化,向社会逐步开放查询。只要这些东西在,真相就一直在那里,像灯塔一样,总有一天会照亮迷雾。”


 杨小波听得眼睛越来越亮,仿佛在迷宫中看到了一条隐秘的通道:“我明白了!用文化、旅游、调研这些他们看来‘无害’的工具,去做真正的事!”


 “不止。”秦风摇头,“还要用活我们手里的每一颗棋子。雷忠不只是司机,他的战友关系网,可能帮我们了解到某些‘市容管理队’的真实背景。你调研处的老同事,或许能提供更多被搁置的原始数据。”


 讨论越来越深入,从具体策略到潜在风险。杨小波不时飞快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鼻尖再次冒汗,这次却是因为思维的剧烈碰撞。


 “但是…秦副市长,”他忽然停下笔,语气带着担忧,“这样做,动静会不会太大?赵市长、孙常务他们…肯定会察觉的。”


 “察觉是必然的。”秦风神色凝重,“我们要做的,不是不让他们察觉,而是让他们即使察觉了,在明面上也难以阻止。我们的行动要经得起程序上的推敲,但要打在他们的痛处。这就像一场手术,切口要小,下刀要准,要直达病灶。”


 他拿起桌上那枚乌木印章,轻轻摩挲着:“而且,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李静书记那边,是一条重要的线。环保局陈浩被我们逼着去做毒性检测,无论他怎么做,都会搅动浑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各种渠道的信息相互印证,让谎言无法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