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墨中藏刀(第2页)
杨小波却眼睛一亮,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座谈进入自由交流环节。余雷生怕再出岔子,极力引导话题停留在书法技巧、养生心得上。
然而,一位一直沉默寡言、坐在角落的老者,忽然放下了茶杯。他头发银白,衣着朴素,手指关节粗大,不像长期握笔的文人,倒像是个老工匠。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穿透了闲谈的噪音:
“秦副市长这‘石鸣’二字,写得好啊。”
众人目光聚焦过去。余雷想开口打断,老者却继续缓缓说道:
“我这把老骨头,在雾江边搬了一辈子石头。修堤、筑坝、建桥…江底的石头会不会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江里的水,变了。以前捶石头累了,捧起江水就喝,甘甜解乏。现在?”他摇摇头,端起自己的茶杯,“只能喝这泡出来的茶喽。可这茶,用江里的水泡,总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怪味,盖都盖不住。”
他声音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寻常事,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涟漪!
另一位戴眼镜的老知识分子模样的老者推了推眼镜,接口道:“老哥说的是。岂止是水?这空气里的味道,也不比从前了。说是‘清泉计划’,我这老鼻炎反倒更重了。晚上经常能闻到一股…像是烧塑料的味儿。”
“还有那江上的船!”又一位老人忍不住开口,“运砂船吵得人睡不着觉不说,那柴油漏得…江面时常漂着油花子!”
话题一旦被引燃,便不再是余雷能控制的了。老同志们远离权力中心,顾虑较少,积压在心头的真实感受,此刻找到了一个看似偶然的宣泄口,纷纷诉说起来。虽然言辞不算激烈,但每一句平淡的抱怨,都像一记软锤,敲击着“清泉计划”和华美数据编织的假象。
余雷脸色发白,几次想插话引导,都被老同志们自顾自的讲述打断。他焦急地看向秦风,却发现秦风正听得无比专注,不时点头,眼神凝重。
杨小波更是运笔如飞,笔记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最真实的一手“舆情”!
座谈会终于在一片微妙的氛围中结束。余雷长舒一口气,赶紧上前做总结陈词,极力将话题拉回“感谢”、“肯定”、“展望”的安全轨道,试图为这场意外的“跑题”灭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送走老同志们后,余雷擦着额头的汗,对秦风苦笑道:“秦副市长,这些老同志啊,离开岗位久了,了解的情况不一定全面,有时候说话比较随意,您别往心里去。”
秦风看着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老同志们的话,虽然随意,但往往最真情实感。听听没坏处。”他指了指桌上那幅“江泉石鸣”的字,“这字,就留在这儿吧,算是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