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视察文旅小组(第2页)
她递过来一份厚厚的清单目录。
秦风接过,看似随意地翻看。目录分类细致,时间、地点、事件类型标注清晰。在杨小波看似无意的手指点拨下,他的目光迅速锁定了几个不起眼的分类标签:
【流域工业布局变迁(1988-2005)】
【市政基建工程纪要(含排污管网)】
【环境舆情简报(内部参考)】
【重大突发事件记录(摘要)】
这些类别,显然超出了普通旅游宣传所需的“今昔对比”范畴,更像是一份针对性的环境与社会变迁史料侦查提纲。
“嗯,很详细。”秦风合上目录,语气赞赏,“尤其是这些历史变迁的原始记录,很有价值,要确保全部数字化保存,一件都不能遗漏。”他特意强调了“原始记录”和“一件都不能遗漏”。
李芸目光微动,心领神会:“明白。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确保所有史料应收尽收,完整归档。”
这时,一个年轻助手抱着一个刚打开的档案盒过来:“李科,这批是九十年代末江泉化工厂扩建时的周边环境评估报告附件,好像有些数据记录…”
李芸立刻接过话头,对秦风解释道:“这些都是当时的一些技术参考资料,可能对还原历史环境背景有辅助价值,我们也会一并整理录入。”
秦风点点头,不再多问,目光却在那档案盒上停留了片刻。江泉化工厂,正是“清泉计划”启动前,雾江沿岸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巡视一圈后,秦风走到窗边,似乎在看楼下院子的风景。李芸默契地跟了过去,手里拿着一份需要签字的普通申请单。
借着递笔的瞬间,一张对折的便签纸从申请单下无声地滑入秦风手中。
秦风面色如常,接过笔签了字,顺手将便签纸揣进裤袋。
“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大家辛苦了。”秦风提高音量,对办公室里的众人说道,“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杨秘书提。务必在宣传周前,完成核心史料的数字化工作,这是政治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芸和她助手们的回答,听起来完全是对上级指示的例行回应。
离开档案馆老楼,坐回车上。秦风才拿出那张便签纸展开。
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份手绘的简易图表:
一条波浪线代表雾江,标注了几个点位的代号和日期。旁边列出了几个档案卷宗编号,后面打着问号。最下方写着一行小字:“部分关键年份水文原始数据卷宗,档案馆系统显示‘技术性损坏’,实体库存查询记录异常,疑已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