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九十一章 会(第3页)

 

达奚贺若有些无奈地说道:「只会耍阴谋诡计,诱我部军士上当。都是穷惯了的人,见不得那许多财货,一上来就吃了亏。」

 

邵勋哈哈大笑。

 

自古以来,这一招屡试不爽,敌人越穷越有效。

 

有人还往战场上扔金银呢,然后敌人真就去捡了,最后被人反杀,捡到的金银也没了,还奉上人头。

 

两军阵列厮杀,真不知道扔金银是怎么回事吗?但将领知道没用,土兵忍不住啊。

 

「山遐此人如何?」邵勋继续问道。

 

「没见过。」达奚贺若摇了摇头,道:「这人一开始不知道龟缩于何处,任我部驰骋。最后忍不住了,有部大禀报看到了‘山’字大旗,他应是来了。”

 

「你部最远到达何处?」

 

「一部往巢湖走,远远看到了东关城。巢湖结了几天冰,但也只有岸边结了,湖中未结冰。」达奚贺若说道:「一部向东南跑,冲到历阳城外,吴人惊慌失措,城门紧闭,并未出战。还有一部突入庐江,深入到寻阳、庐江二郡交界处。」

 

「跑得真远。」邵勋赞叹道:「后来都回来了吗?」

 

「没有。」达奚贺若摇头道:「万骑出击,收兵回寿春时,只有七千骑了。

 

没了的那三千人,或死或降或病,如此而已。」

 

「还敢再去吗?」邵勋问道。

 

达奚贺若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有命,末将愿往。」

 

其实就是不愿意了。

 

「听闻你们还俘虏了几百吴兵?」邵勋问道。

 

达奚贺若一惊。

 

「你俘虏的,就是你的人,朕还没那么小气。」邵勋说道:「怎么俘虏的?

 

「突袭冲散了一队吴人。」达奚贺若说道:「末将打算带回东木根山,以其为守卒。那边现在不是很太平。」

 

邵勋惊了,不过也不觉得奇怪。

 

吴兵肯定比鲜卑人、乌桓人擅长守城,只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不过仔细一想,好像也没太奇怪。

 

拓跋焘的御用南方菜大厨师毛修之不就是么?他还统领吴兵俘虏攻河陇、征辽东,北伐草原打柔然。达奚贺若这么做,属实先行者了。

 

「征战数月,辛苦了。」邵勋说道:「前日太夫人王氏求请,言鲜卑壮士南下辛苦,请厚赐之,朕准了。令拨绢帛五万,发放抚恤及赏赐。为朕征战,不能流血又流泪。」

 

「末将谢陛下厚赏。」达奚贺若一听,拜倒于地。

 

「起来。」邵勋亲自将他扶起,道:「此王夫人之功也。今后你要尊奉号令,富贵无忧也。」

 

达奚贺若闻言,顿时指天发誓:「末将只奉陛下血脉为主。」

 

邵勋微微有些尴尬。怎么都知道了?

 

不过他还是很高兴,道:「卿若有得力子侄,可遣其来中原,朕量才授用。」

 

「谢陛下隆恩。」达奚贺若大喜。

 

「再说说东木根山。」邵勋又道:「听闻人心有些离散,何也?」

 

达奚贺若愣了下,又看了眼邵勋,道:「多为拓跋槐所诱。」

 

邵勋听完,不置可否。

 

当然,他知道达奚贺若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当初不许王氏对拓跋槐、贺兰蔼头追杀,乃存着制衡的心思,现在看来,

 

有些失策了。

 

在不少比较传统的部落看来,拓跋槐的正统性已慢慢超过了拓跋什翼键。

 

毕竟槐是真正当家作主,而什翼犍已沦落为傀儡。

 

这件事,王氏也说过,邵勋当时没给出回答。

 

王氏是聪明人,她看出了自己的纠结心理,于是就没多说。

 

「回去之后,多多宣扬见闻。」邵勋说道:「今秋朕要发一万代骑。许有一些人不识天数,滋生怨言,你要谨遵王夫人及代公号令。」

 

「遵命。」达奚贺若应道。

 

三月中的时候,王银铃带着鲜卑骑兵返程回代国。

 

邵勋于回洛阳的路上传令:河州、凉州、沙州,令秃发、乞伏、乙弗、折掘、卢水胡等数十部落出兵二万,五月中出发,前来洛南。

 

又令雍秦二州杂胡出兵万人,六月出发,前来洛南。

 

关东地区的氏羌、幽州杂胡、并州诸胡合兵一万,六月底出发,前来洛南。

 

算上代国的鲜卑、乌桓人,合计五万胡兵,八月秋收之际大会洛南。待到深秋天寒之际,便会同征调的汉兵,一起南下襄阳。

 

当然,命令是下发了,各部可不一定都能来,整不好还会有叛乱。

 

有些人嫌麻烦,但邵勋不怕,镇压就是了。

 

尤其是河陇那些山高路远的土皇帝,他倒要看看谁不听号令。

 

张骏可刚刚被整垮,谁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服,那就下令周围诸部落分食之。

 

就不信他们互相猜疑之下,敢冒这个风险。

 

而且,他都不能让这些部落听令的话,等到儿孙辈的时候,没那份威望,岂不更难?

 

有些刺,或许可趁此良机,提前为子孙拔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