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1255章 给我卷起来!(第2页)

 「陛下所言极是,仆今日便将其穿在绸衣上,好多了。」华迎之说道。

 「足温否?」

 「衣之和煦如春。」

 「善。」邵勋说道:「不过,而今价腾贵,却不能走入千家万户,诸君可能教我?」

 「陛下,此事易耳。汉时一十余万钱,而今花五万、白二万、

杂不足万。昨日仆特意去帛练行问价,花只要两三万了,白也不过方钱。若织更多的出来,则价愈廉,假以时日,一千钱、数百钱寻常事也。」

 「言之有理。」邵勋轻轻点头,然后又道:「然织之人不多,唯普阳、邺城、洛阳有少许,大头还是少府所售,如之奈何?」

 话说到这份上,再不明白就傻了。

 华迎之立刻说道:「陛下,仆明日便动身回平原,定说服族人兴办织作坊邵勋立刻转头看向受邀而来的司农丞仆固承恩,道:「仆固卿,平原华氏要织,你家可有羊毛出售?」

 「应是有的。」仆固承恩说道:「前番收到兄长书信,还在询问中原有人购羊毛否?不独羊毛(绵羊毛),羊绒(山羊绒,产量较少)、驼毛亦有。」

 「哦?还有驼毛?」邵勋问道。

 「自是有的,比羊毛长多了。」仆固承恩说道。

 「此乃好物。」邵勋说道。

 据他了解,骆驼毛有内层细毛和外层粗毛两种,整体比羊毛保暖,因为骆驼的生存环境更恶劣、更冷。

 而且毛纤维长度比羊毛长多了,更耐磨,唯一的缺点就是产量较少,毕竟每个部落都有牛羊马,但并非都有骆驼。纵有,也不多,没那个需求。

 「此物怕是要到库结沙去找寻了。」邵勋说道:「朕闻有些部落凑不足马革贡品,需以牛羊相易,甚苦之。今后或可以驼绒、驼毛冲抵。」

 「陛下圣明。」仆固承恩道。

 邵勋哈哈一笑,举起酒杯,道:「都给朕办工坊,而今贵着呢,织出一四便能赚大钱。若动手慢了,价下去,可就赚不了多少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刘邦时代把当做高级奢侈品,便是到了东汉时期,仍然很贵,非公侯不能用。

 魏普时期也不便宜,魏文帝还将其作为贵重物品赏赐给「大魏吴王世子」。

 大梁朝比两汉魏晋便宜了不少,但一匹以万钱为单位仍然谈不上是什么大众商品。

 如果一拥而上扩产能,价会慢慢回落,搞不好还要崩,但前期入场的家族还是能够赚不少的,动作慢的可能就没什么赚头了,回本年限会比较长,只能靠走量来慢慢收回成本。

 这其实就是邵勋的目的。

 本来就是大众消费品,不该成为公侯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飞入寻常百姓家,比传统的绵衣御寒效果还好,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种草原提供原材料,中原加工销售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副作用。

 最主要的是你以后很可能想不买草原羊毛都不行。

 草原酋长:「什么?你不买羊毛了?我跟你拼了,开战!」

 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历史上并非没有类似案例。

 邵勋就记得中唐时为了平定藩镇叛乱,唐廷向回买马,数量很大,要得很急,给的价格也很不错,一匹马的价格在绢二十至四十匹之间浮动,平均超过三十匹绢。

 因为战争频繁,马匹又是消耗品,需求很大,回鹃人便在好马中夹杂瘦马,

 病马,唐廷也忍了,高峰时一年花四百万匹绢买马。

 但战争告一段落后,不需要那么多马了,这项交易成了一个负担,由之前的互惠互利变成了回鹃单方面获利。而且他们所售马匹中瘦马、病马的比例越来越高,且价钱还不能降,让唐廷十分苦恼,

 而因为藩镇随时可能再度举起反旗,加上担心不买马后逼反回鹃,于是这项交易又持续了不少年,直到局势相对稳定后才停止。

 邵勋想到后世搞不好有草原胡酋发动「羊毛战争」就忍俊不禁,虽然可能性不大,但谁说得准呢。

 但这事还是得推广下去。

 连相关产业都没有,技术怎么可能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