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十里乡送,此生无悔入华夏(第2页)

林天语气完全不是看过心理医生的病人,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状态,又恢复成壮的能打死牛的那种了。

蒋腾飞:“他怎么光给你发不给我发!”

岳怀瑾瞥了他一眼,抱着胳膊往窗户上移了移,摆明了不想理他。

蒋腾飞摸了摸鼻子,自觉没趣,也靠着另一边的车窗沉默下来。

车继续前行,远方隐约出现了光亮——那是路灯,主干道快到了。

蒋腾飞正准备抓紧时间眯一会儿,毕竟路程还有七八个小时。

但他余光扫到前方一道反光条,心里骤然一紧——警觉骤升。

他猛地睁大眼,盯着前方,一瞬间不可思议地瞪大了双眼。

“嘶……”

手一伸,狠狠推醒正在闭眼的岳怀瑾。

“醒醒!快看前面——那是什么!”

岳怀瑾迷迷糊糊地摸了眼镜戴上,下一秒,他也瞪圆了双眼。

……

车灯大开,照亮的不只是前方的路,还有路边的人。

路边交警,武警,公安,列成长队。

一个、两个、三个……数不清的身影,在光里排成了线。

蒋腾飞望着前方,只觉得这队伍长得没有尽头。

红的、蓝的、绿的,三种制服在晨光中交错成排,一眼望去,满是庄严。

是当地全部的武装力量,来了——全来了。

他们一齐敬礼,整齐划一,如潮起伏。

这是地方对他们的致谢,是一场沉默却震撼的告别仪式。

蒋腾飞眼眶瞬间泛红,喉咙一哽,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穿一样的军装,守一样的土地。”他低声自语,“在哪儿当兵都是兵。”

岳怀瑾缓缓戴上眼镜,望着这一幕,久久无言。

后排的排长、班长,纷纷摇下车窗。

没有感动人心的言语,没有要抒发的情怀,自发的举起手来,感谢“他们”为“他们”送行。

有没有睡着的士兵,看到这一幕,叫醒车里的战士们。

事实上,也没有人睡着,每个人都看到了。

后面的挡风,有的悄悄的把旁边的挡风也掀开了,一角、两角……

但更多的,都是像蒋腾飞那样,举起右手。

用军人最熟悉、最庄重的方式——致敬。

他们没有语言,却有默契。

他们没有告别,却用礼仪传达了最深的情谊。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经过了多少路途。

等放下来手的时候,蒋腾飞的手已经没有了知觉。

“鸣笛!”他低声命令。

七辆运兵车,几乎在同一瞬间,长鸣。

——滴——

喇叭声响起,所有的喇叭都响起了。

鸣笛为这座城市,留下最后一些东西。

这一鸣笛惊扰的不仅是早起的鸟儿,还有在周围的市民。

来了,都来了,昨夜听到风声,就站在了高速入口,死守着这最后一条路。

为了送他们一程。

有人捂着胸口喘气,也有人已泪湿双眼。

是为了他们来的这里,怎么也得送一送。

一个老伯不管不顾,挥手拦车。

手里提着家里种的水果,一个劲儿的往车里塞。

“老伯,真的不能拿,我们有纪律!”孔宝瑞急得直摆手。

纪律又如何,完全阻挡不了市民们的心情。

水、罐头,鸡腿,卤菜,什么都往车里扔。

才不管他们收不收,反正他们必须要给。

蒋腾飞看着这一幕,脸都憋红了,嘴唇直抖,“那、那什么……不能拿,真的不能拿……谢谢……这都是我们应该的……”

话还没说完,一个黄桃罐头“啪”地砸在额头上。

蒋腾飞征战四方,地震没怎么他,倒是被这一罐头弄得说不出话。

额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鼓起一个包,底下群众还在不停呼唤着:

“拿着拿着!我们自己家种的!”

“你们一天奔波几百公里,吃点这个怎么了?”

“没打过农药,纯天然无公害,都对身体好!”

“黄桃补身体!我孙子感冒都靠这个!”

有人把早餐扔进了车窗,有人甚至搬来了整筐水果。

这下不走是真不行了。

岳怀瑾无奈了,举着喇叭都喊破音了:“不能收!这是纪律!都是我们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