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文集千秋在,烟波万古流(第3页)

孙权看着天幕中的这首诗,气得暴跳如雷,大声怒骂道。

这杜牧几个意思?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我去你娘咧!

“唉!可惜!可惜!”

曹操坐在天幕下,叹息一声,暗道可惜。

如果当年的赤壁之战,他赢了该多好!

那可是二乔啊!

想想都让他流口水!

“荀彧,你派出使者,去问下刘备,愿不愿意和某曹操联手灭了江东!”

曹操思考了片刻,转头对身边的荀彧安排道。

【杜牧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同时,也暗指他自已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

【接下来的一首诗,是杜牧的诗中,博主最喜欢的一首!】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竟是一首宫怨诗!”

天幕下,王昌龄直接愣住了,难以置信地说道。

他实在没想到,杜牧的诗风格如此多变。

“以宫女的视角,写出了自已内心的孤独寂寞,不错不错!”

李白仔细品读了两遍后,对这首诗给予了赞赏的评价。

【杜牧以“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自喻,渴望匡扶社稷,却因党争和性格耿直屡遭打压。】

【扬州冶游、湖州寻芳等轶事背后,隐藏杜牧对仕途失意的逃避,诗中常见“清时有味是无能”的自嘲。】

【他的咏史诗以“铜雀春深锁二乔”“南夷校尉清砧怨”等句,揭示兴亡规律,展现史家眼光。】

【杜牧的一生,是晚唐士人的缩影。生于盛世余晖,长于乱世前夜,才华横溢却难逃时代桎梏。】

【他的诗文既记录了个体命运的挣扎,也镌刻了一个王朝的黄昏,最终以“樊川文集千秋在,赤壁烟波万古流”的文名永载史册。】

“能够万世流芳,老夫此生无憾也!”

杜牧看到这里,感慨万千地说道。

纵然生平不得志又如何?

对历史文化的奉献,对后世之人的影响,他比当朝宰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