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桃花源记,如梦如幻(第2页)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此篇文章如梦如幻,似真似假……”
庄子一字一句看完全篇文章,感慨万千地说道。

就如同他的“庄周梦蝶”,是能够让人陷入幻境,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么看来,晋朝就在魏国之后!”

曹操看到这里,吓了一跳,震惊地说道。

原来晋朝离自已也不远啊!

魏国他知道是曹丕建立的,可是谁又建立了晋朝?

谁造了他曹家的反?!

“好文章,写的不错!”

“朕看完竟然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汉武帝刘彻扬起眉头,很是欣赏这篇文章。

他甚至在一瞬间,都想亲自去寻找这个“桃花源”了!

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人生活在那里!

【陶渊明晚年遭遇火灾、饥荒,甚至乞食度日,但拒绝权贵馈赠,如江州刺史檀道济赠粮,他挥而去之。】

【他与友人颜延之、慧远和尚等交游,保持清高气节。】

【约427年,陶渊明病逝,享年63岁。临终前作《自祭文》《挽歌诗》,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总结一生,坦然面对死亡。】

“这就是吾的一生?”

“倒也怡然自得!”

青年陶渊明看到这里,脸上不见悲喜,很是淡然地说道。

【友人颜延之作《陶徵士诔》,赞其“南岳之幽居者,非徒逃人患,避争门”,私谥“靖节”,意为“宽乐令终曰靖,好廉自克曰节”,】

【唐宋之后,陶渊明地位渐隆,被尊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不仅塑造了田园诗的美学范式,更构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理想。】

【陶诗摒弃汉赋铺陈与魏晋玄言的雕琢,以口语化的白描手法呈现生活场景。】

【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寥寥数笔勾勒出乡村的生机。】

【语言看似平淡,却因细节的真实与意象的鲜活而充满诗意,开创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