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以词为剑,以血为墨!(第2页)
可是辛弃疾,他配得上此殊荣!
【龙能潜于深渊、腾于云霄,辛词在豪放之外更具深沉的历史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孤愤,《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凉,皆展现了他对时代命运与个人价值的深刻叩问。】
“竟还有如此厉害的两首词?”
“这辛弃疾相比苏东坡,亦是不遑多让啊!”
王安石看到这里,心中震惊不已,惊声说道。
若论对苏轼的了解,没几个人比得上王安石。
两人亦敌亦友,相处了几十年,可以说是彼此之间了解颇深。
苏轼的词是什么水平,王安石可是深有体会,那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而辛弃疾出现后,他可以说一句“后有来者”了!
【辛弃疾的词彻底打破“词为艳科”的窠臼,将经史子集、民间俚语、军事术语皆纳入词中。】
【如《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以“将军百战身名裂”开篇,通篇用典如史笔纵横,梁启超评其“前身诸葛,来生岳飞”。】
“岳飞,辛弃疾……”“是我大宋亏欠了你们啊!”
宋太祖赵匡胤虎目含泪,心中悲痛万分,一字一句地沉声说道。
如此贤臣良将,竟然一个被诬陷而死,一个被排挤出朝堂郁郁而终。
这个结果让他心中愧疚不已,恨得穿越到南宋,来弥补这个遗憾。
他决定了,就算是豁出这张老脸,也要帮助岳飞和辛弃疾!
南宋皇帝和群臣,若是连他这个太祖的话都不听,那可算是真完蛋了!
【辛弃疾以词为剑、以血为墨,将个体生命与民族命运交织成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
【正如龙既是神话生灵又是文化基因的载体,“词中之龙”的称号不仅是对辛弃疾文学成就的礼赞,更是中华文明刚健有为精神的诗意凝结。】
“是啊!我华夏民族始终屹立不倒,不正是因为心中那份傲骨和几千年不间断的文化传承么?”
明成祖朱棣站起身来,感慨万千地说道。
大明能够驱逐鞑虏,再造华夏,正是因为大家心中始终记得,自已的祖先是谁。
经历了元朝黑暗的百年,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已是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