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诗歌稿费到账(第3页)

 没错,诗词也是知识!

 而且是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知识。

 若非如此,海子也就不会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也就不会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北岛也就不会写出‘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陈耀东也就不会写出……咳咳,他就算了。

 想通其中的关键之后,陈耀东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赚大钱的想法。

 只是很快就因为1978年警告,让他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

 不过他正郁闷的时候,就见查小姐取出一个信封递了过来,这让陈耀东一扫刚才的阴霾,好奇的盯着这个信封。

 然后就听查剑英解释道:“这里面有五张大团结,其中四十八块是我们《未名湖》杂志按照国家对于诗歌的最高稿费标准发给作者的稿费,另外两块钱是为了感谢陈耀东同志你给我们的校园杂志起了《未名湖》这个名字的‘起名费’。”

 正如小说和翻译稿都有稿费标准一样,诗歌也有一套独属于它的稿费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千字’10到20元。

 之所以打引号,便是因为一首诗歌不可能真的写那么长。

 这里的‘千字’,是按照行数来计算的。

 一千字等于二十行诗歌。

 所以:

 这个

 年代

 的

 诗歌

 都是

 这样式的。

 《理想》有48行。

 按照二十行等于一千字的要求,就有2.4千字。

 《未名湖》给定的是最高标准,那就是千字20元。

 2.4(千字)x20(元/千字)=48(元)。

 不过老实讲,陈耀东其实对于他们《未名湖》能够按照国家给诗歌定的最高稿费标准来给自己结算稿费就已经很满足了,没想到居然还有起名费。

 虽然不是太多,但这好歹也是意外之喜。

 而且也彰显了对方的诚意。

 要不是他记忆库里一时半会人想不起来其他合适的诗歌,都想再和对方合作一把。

 毕竟,五十块钱在这个年代真的不少了,比许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要高。

 更关键的是,他的‘成本’低啊。

 好比这首《理想》,就只是陈耀东花了十分钟不到誊抄出来的。

 ‘唉,早知道,前世多背一点现代诗好了。’

 值这时,章德凝见他们之间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终于出声道:

 “辰东同志,我能单独和你聊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