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法相之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未识元灵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题元灵山》比游鸣想象的还要火爆得多。 

 这四句诗,既无奇词丽语,亦非峭拔铺张,但却迅速在泰安府的范围内传遍,因为词句简单,哪怕是稚子小儿,念上几遍之后同样也能郎朗上口。 

 诗虽短,所寓却深。 

 尤其是在一众读书人之中,赞誉极高。 

 惊鳞才子颜元白亲自替此诗发声,言此诗开‘以理入诗’之新风。 

 自古以来,诗家偏重声情之美,而这四句,简净明白,理在言中,言不碍理,却诗开辟了绝句之新潮流。 

 而在一些修士的眼中,此诗更是有微言大义。 

 修道之途,本就有“丧我之迷,形骸之累”,此四句诗,却见妄识之根,疑执之本,一语道破修道者最根本的困境。 

 能够写出此诗之人,其心性境界恐怕也是极高。 

 一时之间,元灵山的名字就落入了众人的眼中。 

 …… 

 “夫山者,地之灵脉也;名者,众之念聚也。今我元灵山名扬四海,童孺皆知,文士传咏,香客朝来……凡我山中属神、诸司小吏,当知此势不常,不可徒得虚名,而忘实务……” 

 游鸣坐在阴世的庙宇之中,而吴墨、床婆、仓照儿等小神各自站在他的面前,听着他训话。 

 这个稿子是吴墨写的,游鸣念得摇头晃脑,大家听得昏昏欲睡。 

 毕竟你指望除吴墨外,一帮连字儿都不怎么认全的小神能够听懂这是在说什么,着实有些困难。 

 不过不要紧,回头吴墨会给大家仔细解释,传达精神的。 

 其实,游鸣要讲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要积极做好接待工作,把热度变黏度,把关注度转化为实际的好处,否则可能会引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讲好了,可以结束了吧。” 

 游鸣照着稿子,将所有的内容都念完,幸好他现在记忆力足够强悍,否则脱稿说这么长一段文言也是够呛。 

 “好了。” 

 吴墨点了点头,而后伸手按在一旁的一颗通体透明的玉球之上,一团光芒收敛,其内好似有小人人的虚影倒映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