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概念(第2页)




    而且,当今不是那会妥协的性子,他们不让步,他们也得去治水修路搅合水泥去。



    新商税与土地的改革也就慢慢的推行了下去。



    洪武八年春,墨书正式拜宋濂为师。



    宋卓文在沧州做的还不错,已经升到了应天府来,一来就看见自己的老上司跟沐英在打架,猛然一摔,把人给甩开了。



    宋卓文哑然。



    不是说,殷大人当的是文官吗?



    怎么……怎么看着还跟当年似的?



    殷灵毓擦了把汗。



    好险,差点儿要输。



    沐英站稳身子平息了一下气息,苦笑着摇头道:“不打了不打了,没力气了。”



    表面云淡风轻,实则也快站不稳了的殷灵毓沉稳点头:“好。”



    宋卓文是被送过来给殷灵毓帮忙打下手的,殷灵毓之前埋头开始钻研火绳枪,那用水泥修桥铺路的事情就都丢了出去,她自己则一头扎在京郊的校场里。



    朱元璋对此也很关注,因此看见升迁官员时,随手点了个眼熟的,还不错的,过来帮忙来了。



    毕竟剿灭残元的时候,火器可是出了大力的,而且很多元人最后心甘情愿为大明放牧养牛羊赚钱,现在那里纯粹就是大明的牧场。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元璋拿殷灵毓没办法。



    且,也乐见于她不抓着政务权势。



    沐英也不是第一次和殷灵毓约架了,有输有赢,更多时候平局,殷灵毓的技巧不错,力量也不小,还有一往无前的狠劲儿,沐英,蓝玉,还有一些二代都和她打过,殷灵毓身手不低。



    坐到一边喝了几口淡盐水,又擦了把汗,沐英呼出一口气:“舒坦。”



    殷灵毓也往一边一坐,听着宋卓文的汇报,若有所思。



    这些年来,大明主要的力量都用在了基建上,现在的水泥路已经铺到了村县这个级别,卓有成效。



    养济院和工坊也差不多,结合了各地的情况,特色,什么水果罐头工坊,花香肥皂工坊,点心吃食的,织羊毛衫的,纺布匹的,烧玻璃的,制药的,印刷的,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