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民本




                荀子自然也不能免俗,咽了口口水。



    “小友盛情,老夫却之不恭。”



    面片儿柔软好嚼,散发着谷物特有的气息,葱香,油香,还有不知是什么配方的咸鲜酱汁,纠缠不清的挂在面上,随着咀嚼吞咽一起浓郁的勾缠着味蕾。



    满场都是筷子和碗碰撞的声音,还有感叹声。



    低配浆糊版酱油和野外小葱版葱油,拌着粗糙面片,荀子吃了两碗,意犹未尽的反应过来。



    他好像……是来辩论的吧?



    但一回头看见有那吃的满嘴边都是油乎乎的,看锅里没有面了已经跑去买麦饼和粟米饭蘸汤的,好吃到声泪俱下高歌麦子与葱多么搭配的……



    嗯,果然问题还是殷珏这儿的饭太好吃了么?



    虽然孔子他老人家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荀子也还是第一次见人将一些常见食材做的如此之合口。



    只是孔子所提的饮食是礼,医家《黄帝内经》所言为养,如同这般将食材研究搭配,好吃又美味的流派,荀子怎么想也想不通应该是哪一家。



    此刻也还有不少人未用完,不宜继续论辩,荀子便闲谈道:“听闻小友自隐世流派而来,只不知小友,隶属何家?”



    殷灵毓正在喝酸梅汤,闻言放下碗道:“民家。”



    “民家?”荀子扬眉。



    玄衣少年浅笑着:“是,以民为本,富民兴邦,民强则国强,是为民家。”



    民家,民家,民主与共和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



    是她的底气,她的神秘师门呢。



    荀子点点头,也并未多问,只叹道:“是也,民者,国之基也,养民以富,导民以礼,威民以法,三者备而后天下治。”



    事实上,荀子的学说因其偏激的“性恶”,与孟子看似“对立”,是长期被正统儒家排斥的。



    又因为反对迷信,在汉朝董仲舒后,荀子的学说就开始隐没和被边缘化,一直到晚清时期才重新被大众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