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人口(第2页)

 韩非之法,激进,极端,但极具价值。

 韩国受不起,但秦国,正适合承载。

 秦国有足够的法家底蕴,秦国有足够强大的国力,秦君有足够多的信任和进取的勇气。

 韩非身处其中,退路又被韩王亲自斩断,四周又是妥帖而安心的善意,是足够的承诺与包容,韩非无法不被影响。

 这不是他的错,这只是另一种选择。

 韩国有人在秦为高官,也许亦是对韩民的一层庇佑。

 至于不思进取的韩王,便罢了吧。

 李斯低头笑了笑。

 无论如何,关系甚好的师弟真正成为自己的同僚时,李斯还是为他感到欣慰与高兴的。

 “斯卿。”嬴政将写好的纸往过一递:“将钱粮等各项数据整理一番,便去交由吕相安排吧。”

 “是。”李斯伸手一抽,把那些数据拿到手上,现在的办公环境改成了一张大方桌和一圈儿的座椅,挤一挤能坐十多个人,李斯正坐在嬴政的左手边,低头开始整理。

 其实也只是大致对一遍,具体小事自有人去算,但统筹规划总得要上面的人过目。

 殷灵毓正在耐心的对照大篆小篆和隶书,隶书相比于小篆更适合纸张,也更容易推广应用,这件事其实应该交给李斯去做,但问题在于,只有她自己会标准隶书。

 只能先写一遍常用字了。

 周游列国期间越能看到各国差异,就越不适应,并觉出统一的重要性,殷灵毓的纸出来后,蒙恬献上了彻底改良好的毛笔,嬴政一支,蒙恬一支。

 这哪儿够分的,但蒙恬只送上来两支也并非有意,嬴政便亲自射了几只狼,与蒙恬一同制成毛笔,分给李斯,韩非,殷灵毓等臣子。

 殷灵毓正在用的这支就是,竹枝下固定着一抹饱满的毫毛,笔杆上还刻了一个小篆的秦字,在微微发黄的纸上写出一行行字迹来。

 殿内一时安静,只有晚春的风挟着花香飘进来,直到赵姬的前来打破了这种勤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