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认知重朔
林知行将人手派出去后,来到高阳县后衙。
他查阅历年卷宗,统计失踪人口,又咨询了永城府衙的通判。
粗略一算,近五年永城报失孩童逾千,寻回者不足一成。
对比宋大在别院缴获的出货账册——睦州战事前,他们每月最多拐卖十几个孩子;
可随着战事爆发流民四散,出货人数暴涨了三四倍。
这仅仅只是一处窝点。
刘知府见此触目惊心的数字,面有愧色。
本来,汪县令贪腐一案是由永城府审理,林知行作为开封府的官员,是无权干涉的。
平西王也不便插手地方案件。
但拐卖案之猖獗令人发指,汪县令又涉及到收受拐卖团伙贿赂,为其大开方便之门牵涉其中。
刘知府权衡再三,当即决定将汪县令交由林知行审理。
这汪县令贪财又怯懦,别院搜出的整屋雪花银已令他百口莫辩。
才挨了两鞭子,他便瘫软求饶,供认不讳。
他坦白确曾收过一个蒙面男子按月奉上的茶钱,不多。
那人每月初一按时送到他窗边,他也知道对方做的是拐卖生意。
他会答应只是因为对方只要求他将那些失踪案压下。
对于一惯将此类失踪案件归为悬案的汪县令而言,此举不过是顺水人情,他毫不犹豫就应允了。
至于什么“九爷”“白扇子”之流,汪狗官从未听过。
对方所赠皆是无印记的寻常雪花银,初一收的银子,今日已是初七,早就挥霍于酒楼歌坊。
闻听此节,林知行和宋大面色皆是一沉,县衙找不到突破口,若那两名中间人逃了,那线索就断了。
想再追查这个九爷就必须去衢州。
“寻你行方便的人很多?”林知行质问道。
“倒......也不多。”汪县令面露心虚之色。
“你就没个账册?”
“大人说笑了,哪有人会记自己做的坏事。”
宋大见其恬不知耻,扬手又是一鞭!
鞭子的脆响同汪县令的惨叫在刑室里回荡。
这时,青旋县主的亲兵疾步而来,呈上一册:
“林大人,这是县主让交给您的,说是县衙主簿记录的,汪县令收银私账。”
汪县令的惨叫戛然而止,双眼死死盯住那账册。
林知行立即翻看,宋大凑过来,看到第一页便忍不住拍案惊呼:
“三成!”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汪狗官,“朝廷税收不过两成煤!你一介七品县令,竟敢凌驾圣上,抽得比朝廷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