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郝堂村

 杨沟村都好多年没办过这么热闹的宴席了,夏芜和杨国峰说了一下,过两天上梁宴有一百多外地人要来。^@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 

 杨国峰手里的烟都掉地上了,嘴巴张大,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多少人?” 

 “一百一十七个人,订金都交了。” 

 “那得多少车啊,村里能停得下吗?” 

 “叔,你说咋办,给我想想办法呗。” 

 杨国峰用脚把烟踩熄灭,吧嗒一下嘴,问夏芜:“他们是不是来挺早?” 

 “从市里或者别的县来,起码也得八九点以后了吧。” 

 “那来了也不能让人干等着吃饭啊。” 

 “是啊,让他们去山头溜达我也有点不放心。” 

 “那要不这样?”杨国峰给出了个主意,让来玩的那些人尽量不把车停村里,交通拥堵是一回事,还有就是村里没那么大停车的地。 

 车停在镇子上,让人自己来村里。 

 “让人自己咋来?”不是夏芜怀疑,而是从镇上到杨沟村不通车,连公交车都不走这条路线。 

 所以附近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有电驴三轮。 

 杨国峰说:“咱自己骑三轮去接呗,还有杨四叔的牛车,我看上次搞得风评挺好,村里还有其他人家有牛,问他们愿不愿意挣钱,愿意的话就套个板车,一趟两三块钱,城里人肯定吃这套。” 

 杨国峰也接触过不少城里人了,给他的整体印象就是舍得花钱,尤其舍得为没有体验过的事情花钱。 

 就比如说那破草帽,村里人都戴着干活,一看就是农民老百姓,那些城里人看见,非要人手一顶,夸好看,夸环保,夸啥的都有。 

 还有杨四爷家的牛车,从村口到夏芜家就那么几步路,人走的速度都跟牛车差不多了,换杨国峰,他宁愿两条腿走快点。 

 可那些城里人稀罕啊,宁愿等十分钟牛车,也不愿意迈开腿走那几步。 

 “有道理啊,叔,那你再给出点主意。” 

 杨国峰不愧是村支书,出起主意来一套又一套的。 

 村里不少人家托夏芜的福,多多少少挣得比以前多,也都愿意卖夏芜个面子。 

 这回杨国俊想着大办上梁宴,其实就有给闺女撑腰接风洗尘的意思。 

 都知道夏芜是杨家被报错的闺女,打她回来后,杨国俊还没正式给村里人介绍夏芜,现在夏芜的事业弄得风风火火,村里人也跟着沾光,多少都会给点面子,以后村里少说点闲话。/t^a+y′u¢e/d_u·.·c/o-m- 

 杨沟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村里好多壮劳力都出去了,留在家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可老弱妇孺的战斗力可不低。 

 再说了,夏芜也不是人民币,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喜欢。 

 就比如桂花娘的儿媳妇李红红,一提起夏芜,白眼都能翻到天上去。 

 尤其是之前卖冬笋,夏芜拒绝了她弟弟的冬笋,桂花娘还和她大吵一架,李红红把这些怨气都归结到夏芜身上。 

 背地里跟人说夏芜坏话,还被杨国峰抓住,当典型批评了一顿。 

 这些事情夏芜多多少少知道,不过从没放在心上,这才哪到哪,还远远伤害不到她呢。 

 根据杨国峰出的主意,夏芜把网友来吃上梁宴的流程给改了一下。 

 又把收费标准降低了些。 

 成人一人80,小孩半价。 

 采摘的话另算。 

 杨国俊和刘桂珍负责准备菜,准备宴请客人的桌椅。 

 夏芜特意上山找朴爷,想请他下山热闹热闹。 

 夏芜去到时,朴爷悠闲地躺在藤椅上,左手边的茶桌上放着一壶茶水,他拿着小茶壶,闭着眼睛自饮自酌,老式收音机里放着戏。 

 和村里好多老人一样,朴爷也喜欢听戏,不过他一个人住在山上,好像从不觉得寂寞,夏芜挺佩服朴爷的心性。 

 “朴爷,听戏呢?” 

 朴爷睁开眼,看见夏芜领着两只小狗出现在门口,有些惊喜道:“哟,小芜啊,你怎么有时间上山来了?” 

 夏芜把带过来的枇杷晃了晃,“朴爷,我来看看您,刚好山头的枇杷熟了,让您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