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出出主意(第2页)

 没多久,杨洪带着儿子儿媳妇去村书记杨国峰家里。

 “洪叔,坐坐赶紧坐,国恩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说打个电话我好开车去接一下。”

 杨国峰没什么架子,笑呵呵地把人迎到屋里来,给三人倒了茶水,就坐院子里聊天。

 他家院子有两棵梨树,上面结满果子,他在树下搞了一张石桌,没事就坐树下面喝茶看书,还挺悠闲。

 杨国恩仰头看着果子道:“书记,你家梨树今年不少结果啊。”

 “哈哈,今年天好,到中秋节梨熟了,我给村里挨家挨户送点。”

 “那好,估计我也能尝到,我先谢谢书记了。”

 杨国峰有些意外,他还以为杨国恩夫妻俩是回来看小孩的,“听你这意思,你回来是不打算走了?”

 “国峰啊,是这样的,”杨洪怕儿子讲不明白,干脆替他说出事情原委。

 “你看他俩这想法能成不?是弄烧烤呢,还是弄早餐呢?”

 村里偶尔有人回来,过年时候的赵静和王敏苹,之后的杨书桦,还有现在的杨国恩夫妻俩,这是好预兆是,愿意回来,说明杨沟村的发展让人看到了希望。

 有人才能有未来,杨国峰一直坚信这个理念。

 所以听说杨国恩回来就不想走了,想找个事情做,他立马拍手叫好,回来能陪在孩子身边,下一代是希望,是未来,多好的事。

 可也不能说人回来后没事干,挣不到钱的话,熬不了多久又走了。

 杨国峰思考片刻,“这俩主意都不错,我个人觉得啊,烧烤摊要比早餐摊好,你们想啊,咱们这又不是什么大城市,早餐都在家里吃了,去外边吃的没多少,镇上倒是有几家做早餐的,可他们不光做早餐,一天三顿都做,都干多少年了,你俩不一定有竞争力。”

 “咱们这地方没什么夜生活,做烧烤的不多,但受众应该大,你想啊,学校门口能做,咱们这些大人也能吃,我感觉是比做早餐要好的。”

 杨国峰一通分析下来,让杨国恩有些激动:“对对付,我和兰兰也是这样想的,还有就是,自己家种菜,素串的钱又能省一些,马上要到夏天了,外头吃什么小龙虾是炒田螺啊,咱们也能弄啊!”

 杨洪听罢问道:“国峰,你的意思是这事能成?”

 杨国峰也不敢打包票啊,他挠挠头,“我也没出过村,你叫我出这些主意,我肯定比不过小芜,要不明天你们上她家问问,请她给你们想想法子?”

 杨洪觉得这事可行。

 冯兰兰也说好,她家老人孩子都在夏芜山头吃多久的饭了,本来她就说这次回来要好好感谢人家,还特意给夏芜买了礼物。

 于是第二天,杨国恩和冯兰兰带上礼物就去杨国俊家中。

 杨国俊见到他俩来,也是热情招待,给夏芜介绍道:“这是你杨洪爷爷的儿子儿媳,你叫哥嫂就行。”

 几人寒暄一番,冯兰兰把礼物送给夏芜,她从外边买的几米丝绸,月白色的,正衬年轻人,“妹子,不知道这礼物合不合你心意,我俩也不是什么文化人,买的东西俗了怕你不喜欢,正好我俩打工那边都流行穿旗袍,我就买了块布,让婶子给你做衣裳。”

 刘桂珍的针线活在村里是出名的好。

 夏芜收下礼物,招待他们在过道坐下,她昨晚就从杨国峰那里知道,今天冯兰兰要来拜访她,请她出主意。

 冯兰兰说明来意后,夏芜跟她说:“你们就听国峰叔的,开个烧烤档口吧,也别开远,就在咱们村和郝堂村的那个路口开就能行。”

 杨国恩有点疑惑,他以为要在镇子上开呢,“在那摆摊能有人来吗?”

 夏芜点头,“放心,肯定有,马上快夏天了,郝堂村的荷花快开了,到时候来玩的游客不少,你俩在那摆摊,想法子扯电过去,搭个棚子,开开灯,生意差不了。”

 杨国恩还想说啥,冯兰兰拍拍他,“行,我俩就这样办,都多少年没回来了,我俩对村里肯定没你熟,听你们的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