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源源不断的工作岗位(第2页)

 

杨国恩的烧烤摊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天下午四点半出摊,应顾客强烈抗议,不得不改成下午三点出摊,营业到夜里十点,他们这地方是乡下,天天往这里跑吃烧烤的人其实也不多。

 

但奈何放暑假,来附近村子租房带娃的人真不少,这些习惯夜生活的城里人,每天晚上跟夜猫子似的,也不睡觉,镇上电动车车行干脆推出租车服务,一百块钱就能租车七天。

 

于是那些城里人,闲着没事就骑着电动车四处溜达,来杨国恩的烧烤摊吃烧烤,一吃吃到十二点,常有的事。

 

杨国恩不至于跟钱过不去,他的烧烤摊也行当初的夫妻档变成多了三个员工,一个帮他烤串的大厨,是他老婆的堂弟。

 

还有串串的,上菜的两个大姐。

 

五个人忙活一个烧烤摊,还有些忙不过来,杨国恩算算自己挣得钱,感觉还能再请个人。

 

正巧李娜厚着脸皮四处问有没有需要帮工的,杨国恩知道她是带孩子求医看病的,于是就让她留在干活,一个月三千块钱。

 

时间还算自由,工作量也不多,最重要的是陪孩子的时间多了。

 

李娜对此非常满意。

 

夏至亲自负责中药堂的修建,事实上他和马方舟的工作室,承担了不少村里房屋的修建任务。

 

来这里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许多当地村民想要进行房屋改造,做点小生意,挣点小钱,难免要把老房子翻修一下,搞得漂漂亮亮的,才能把生意做起来。

 

于是马方舟和夏至就忙起来了,他们把郝堂上个世纪的老建筑给改成民宿,中古结合,老少皆宜,同时兼具古典和现代化的美感,属实是审美超过村里人几十年。

 

他们接的单子都排到明年了,就这还抽出时间给夏芜画出中药堂的设计图来。

 

中药堂坐落在村里公共区域,占地面积约有两三亩地,分前院后院,上下两层,古式建筑。

 

楼下是坐诊台,楼上是病人休息、熬药,做康复治疗的地方,后院是员工休息室,药仓,前后两个院子用木制连廊连接,以免下雨不方便通行。

 

前后建筑中间的天井,中间有一个亭子,四周可以晾晒药材。

 

总而言之,非常的古香古色,但又不显得过于突兀。

 

尤其是药堂前面的一棵柿子树,本来施工队只要砍的,可夏至让人把柿子树保留下来,站在二楼上又是一处景观。

 

东华镇上施工不断,有很多工程队,很轻松就匀出来两个工程队,先把中药堂给建出来。

 

杨沟村越来越热闹,不知为何,本来籍籍无名的村庄,就是很能吸引人。

 

王忠呼朋唤友,想多叫些人来这边凑热闹撑场子。

 

另一边呢,马学庆上次来杨沟村蹭饭,回去没两天,就想罢工不干了。

 

他算是想通了,自己这些徒弟,大的都四五十了,整天还依偎在他身边,干活,是真没野心呢,还是他管束的太严格了呢?

 

马家菜馆,总不能一直要他在,那万一他死了呢?

 

马学庆想挺久,这日趁着大清早不忙,就把四个徒弟给叫来开会,该分的分一分,想单干的就单干,去开分店,干什么都无所谓,不想离开的,就继续守着马家菜馆干,这里有客源,只要别瞎胡搞,肯定不会饿死。

 

至于马学庆,他要退休,颐养天年了。

 

徒弟们先是哀求,不愿意他退休,耐不住马学庆是认真的,随后大徒弟和三徒弟说要拿股份去单干,二徒弟和小徒弟想继续守着马家菜馆不愿离开。

 

马学庆找来律师,没过多久就把这个家给分好了。

 

老马不打算炒菜了,要走之前,亲自下厨给以前的老客人再做一顿饭,那些吃他饭菜一二十年的老餮们,被他挨个打电话邀请过来。

 

知道老马要退休了,大家都很不舍。

 

分别在即,老马这心里啊,是真不好受,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决定。

 

谁知道张大厨头得知他退休要来杨沟村,“嘿”了一声,“你这老小子,是不是算好了?”

 

马学庆:“算好啥了?咋,你怕我过去抢你饭碗啊!”

 

张大厨头跟他拌嘴,接着才说正事:“就刚刚,小芜还给我打电话呢,问我有没有好厨子推荐,说她山上做饭那丫头,怀孕了,我正想着要不不干食堂去她那里干,谁知道你就打电话过来了。”

 

马学庆眼睛一亮:“王月霞怀孕了?”

 

她年纪可都不小了吧!

 

不过这可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过来,马学庆一想到去夏芜那山上能有这么多好吃的,顿时伤感全无,只想赶紧买票过去。

 

他一辈子无儿无女的,就那么一套老房子,丢给徒弟打理就行了。

 

于是给小徒弟发个消息,自个买票就过去了。

 

王月霞怀孕的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来,去年还是老光棍的杨大懒,要当爹了!

 

话也不能这样说,早在杨大懒和王月霞结婚时,王月霞和前夫的几个孩子,就已经是杨大懒的儿女了。

 

杨大懒对那几个孩子很好,就跟对亲爹似的。

 

也不管孩子们叫不叫他爹,反正他表现的可圈可点。

 

自从和王月霞结婚之后,他是一天懒觉都不睡了,杨大懒变成大勤快,门口的泥巴地都能让他扫的干干净净,儿女说想吃油条,大清早五点多就骑车去镇上买。

 

他对儿女们好,王月霞看在眼里,对他更好,虽说王月霞年纪挺大,今年都三十五六岁了,算是高龄产妇了,可她愿意给杨大懒生,怕他没有自己的亲儿女,以后被别人笑话。

 

所以王月霞要给杨大懒生孩子,村里人都知道,早晚的事。

 

也有些好事的调侃王月霞,就不怕杨大懒有自己亲生孩子了,对她前夫的孩子就不好了?

 

王月霞才不怕呢,她自己能挣钱了,怕啥?

 

就是杨大懒再跟她离婚,她也有信心能把所有孩子养的好好的。

 

杨大懒恨那些碎嘴的,专门跑人家家门口,说自己要做出那样的事,就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