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彻底出圈(第2页)

 但现在,镇上的年轻人又多了起来,店里的生意也好了很多,就在前不久,他们店里还来了十几个洋人,叽里呱啦会说外语的那种,蔡老板听不懂,但他以前只在电视里手机上见过洋人,你说这稀奇不稀奇呢。

 卖菜的老婆婆起码有九十岁了,一双畸形的小脚格外引人注意,她个头不高,直起身子来,腰背也早就驼了,看着像是个小纽扣,不过她眼睛不花,耳朵也不聋,脑子也还清醒着。

 她摊位上没别的菜,只有春韭,大概大拇指箍一圈的粗细,用稻草扎的整整齐齐,韭菜没有黄叶子,看起来干干净净,让人很有购买欲。

 老人家像是走了很远路才来到这里的,到了集市上后,把韭菜从化肥袋子里小心取出来,从电动轮椅后面搬出小马扎,坐在韭菜面前,见孙蒯来了,说话前还要掏出一方帕子,先把嘴边的沫子给擦一擦。

 孙蒯见她年纪这么大还要卖菜,心里挺难受的,于是就把老人家的七把韭菜都给买了下来,好叫老人家先回去。

 老人家口齿还伶俐,孙蒯的采访进行顺利,老人家夫家姓孙,她是童养媳,也就跟着姓孙,她包了五六年小脚,在脚还没彻底变形的时候,废除女子缠脚,她才能保留走路的能力,即便如此,从村里走到镇上,也要走走停停许多回。

 自从镇上路修好之后,家里人给她买了轮椅,让她行走自由,老人家在家闲不住,种了两畦韭菜,闲着没事就来镇上卖。

 李芭心怀同情,一开始还以为老人家是家中贫困,可看到老人家的谈吐穿着,还有那擦的干干净净的电动轮椅,又觉得有些不像,于是决定借着送老人回去的名义,到她家中看看。

 得知两个小年轻是外地人,老人家很高兴,就要把人往回家领。

 跟着她回去之后,孙蒯二人才解开误会。

 老人家不穷,家里在村中开的民宿,兄弟两个齐心协力,把原本的住房拆了重建,一部分装修做民宿,租给外来游客,真正实现在家门口挣钱。

 民宿装修很好,许多地方是用石头堆建的,园中种着花草,一家人自己住的院子里,愣是从花园里开辟两畦韭菜地出来。

 得知孙蒯和李芭是做自媒体账号的,开民宿的兄弟俩很高兴,他们是老人家的孙子,都四五十岁了,亲爹亲爷爷都走了,老奶奶身体依旧倍棒,兄弟两个与有荣焉。

 他们说了自家的情况,又说起以前不是这样的。

 在村子里发展起来之前,他们兄弟两个家中必须留一户在村里照顾年纪大的老奶奶,另一个兄弟出去打工。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不用打工也能挣钱,把老奶奶伺候的好好的。家里用不着老奶种地挣那点钱,奈何老人家苦了一辈子,根本闲不住,种出来的韭菜吃不完,还要拿去镇上卖。

 孙蒯得知这些,才发觉自己的同情实在可有可无,又很高兴听到这些。

 老人家的第四代孙还小,在上小学,中午从学校回来,见到家中有两个陌生人,也不害怕,饭桌上炒着孙蒯买来的韭菜,还有其他菜,味道不俗,小孩子说起学校趣事,说学校里来了个新老师,年纪很大,比他爷爷都大,在学校里建了个图书馆,因此里面多了很多书出来。

 小孩子们可以借书,但要好好保存,校园里最流行的是哈利波特,可惜已经被那些高年级学生给借完了。

 小孩也很想看。

 孙蒯因此对村中学校好奇起来,经过小孩同意后,跟着孩子呢去了东坑小学。

 乡下的学校已经没有几所了。

 有些学校因为人口流失,六个年级加起来都没有十个人,不得已倒闭,把学生送到别的学校。

 东坑小学地理位置比较便利,一直保留着,原先学校里大概有七八十个学生,这学期好多孩子跟着打工的父母回来,目前学校有一百四十七个学生。

 学生多了,老师越发忙不过来,东坑小学也变了很多,有人捐钱把东坑小学未建成的教学楼给建了起来,校园不再是工地,而是真正现代化的校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里的孩子再也不用蹲那种需要挑粪的老式茅厕,不能冲水,一到夏天或者雨水积漫时,就只能铺垫砖头,避开污秽。

 卫生间大改造,每个楼层都有独立卫生间,男女都有,能冲水的那种。

 校园里还有了校医室,有了图书馆,虽然人员还是不够可好歹五脏六腑有了。

 校园里有几棵松柏,高耸入云,据说的建校时就存在的,树枝干如同华伞,遮阴蔽凉,一到课间,孩子们在树下做操玩耍,欢声笑语不断。

 孙蒯见到了此处校长,年约五十岁,他不仅是东坑小学的校长,还是村里的书记。

 村里人才稀少,很多老师都是身兼数职,比如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就是村里的会计。

 这些年国家出台一些帮扶政策比如想转正式老师的,可以走下乡路线在农村干满多少年就能有机会转到市里工作。

 虽然这些年轻教师早晚要离开,但好歹保证村小不会没新老师。

 闫玲玲是最近来的新老师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她为学校带来很大的变化,许多年纪大失去干劲的老教师,也被她的工作热情传染,对学生的态度转变很多。

 闫玲玲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也关心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一些年纪小的孩子,甚至会把她称作妈妈,要知道,闫玲玲还是个没对象的黄花闺女。

 可想而知,闫玲玲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有多好了。

 闫玲玲从杨沟村请来一个老教师,听说原先是城里的老师,退休之前还是个特级教师,自从来了学校之后,带给学校师生们的变化更是大。

 孙蒯见到了闫玲玲和张翠萍,得知张翠萍是跟着退休的丈夫来到杨沟村养老,遇到家访的闫玲玲之后,被闫玲玲这个小老师打动,决定继续发光发热,来村小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