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王梓钧

0075【先定它一个亿的小目标】




                一阵掌声之中,吴梦把脑袋挨过去,对边关月说道:“他的语文学得真好!”



    “是啊。”边关月鼓掌笑道。



    徐海波也在跟谢扬窃窃私语:“好牛逼,居然质疑语文教材。”



    谢扬撩着头发说:“那叫质疑?直接说课本错了,让下次编教材时改改!”



    语文老师李润泽微笑不语,这是他的语文课代表,是他教出来的语文尖子生。



    旁边一个语文老师问:“老李,这些都是你给他讲的?”



    “他自己琢磨的。”李润泽有些脸红。



    因为去年暑假补课时,李润泽讲到这篇《滕王阁序》,陈贵良下课跑来请教:“老师,课本注释说不通啊。”



    师生俩就此问题,各自找来一本《古文观止》。



    李润泽那本是老版的,跟教材注释相同。



    陈贵良那本是新版的,又是另一种解释。



    李润泽嫌麻烦,并没有深入探究,在对比之后说:“可能是教材错了。但如果考试考到,你要按教材来答题。”



    没了。



    现在回想起来,李润泽颇为汗颜。



    很快,媒体记者提问。



    一个记者问道:“今天讲的内容,是你自己研究的,还是有老师辅导?”



    “我自己研究的。”



    陈贵良举起2002年版《古文观止》:“但肯定有学者,早就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两年前出版《古文观止》时,对此进行了更正。我在龙都市接触不到专业杂志文献,并不清楚现在学界是什么情况。如果近年来有类似论文,纯属巧合,我不是剽窃的。你们以后也别说我抄袭。”



    打预防针呢。



    “哈哈哈哈!”



    现场爆发出一阵哄笑,记者们联想到郭小四。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华师大的刘永翔教授,就在《文学遗产》杂志发文指出教材错误。



    一年前,复旦的王运熙和陈尚君教授,也在《文学遗产》杂志发文进行探讨。



    与此同时,朱东润先生编撰《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原有的错误注释进行了更正。



    《文学遗产》是隶属于社科院的学术期刊,关注这本杂志的人非常少,普通人想买都不知在哪里买。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被一些学校,选为大学辅修教材。但老师们懒得讲这本书,只是让大学生自己去读,而绝大部分学生连碰都不碰。



    所以,这个问题始终不受重视,甚至无法引起学术界关注。



    此后十多年,陆续有学者提出质疑,但高中语文教材始终不改正!



    而且,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居然还他妈错得不一样。



    鲁教版的注释就很有意思,一半错误,一半正确。含含糊糊,似是而非,云山雾罩,甚至连语句都不通,让学生读起来摸不着头脑。



    还不如人教版全错呢,至少语句通顺。



    刚刚创办才两个多月的《新京》,这次为了销量不请自来,记者迫不及待搞事:“你对招生公平怎么看?你是反对特招新概念一等奖,还是因为自身情况而支持?”



    眼前的几十家媒体记者,很多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陈贵良微笑道:“我当然是希望万事都能公平,建设公平社会人人有责。尤其是我这样的农村留守儿童,我和我的家庭都无权无势,社会公平了才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