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棵树鸢升
55. 2019—树苗
2019
绝大多数时候,杨文帆觉得自己很孤独,孤独到能和黑夜融为一体,心里空洞迷茫时,他能安静地在桌椅前聆听心跳声。
中学以来,课业压力虽加大,但他足够努力,在老师处听到的多是赞美声。到了大学,许多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有老师看重他的个人能力为他介绍了项目,但个人能力和经验与标准差如鸿沟,他常常被问题搞得晕头转向。事情已经揽下,自然没有放弃的说法,他一边自责,一边学习,可时间并不等人,老师方面多有不满,同门也渐有微词。
不过一个刚入大学的学生,以往再出色,也不能代表现在万无一失。这是人之常情,但人又很难与利益的各方共情,落到眼前,落到嘴边,便是一个个冷漠的眼神,一声声奚落语句。
杨文帆不会退回壳里,他并不具有放弃的权利,他必须抓紧每一个机会,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很难不否定自己。
他怀疑自己笨,怀疑以前的成绩是运气好,而现在时运不济,他回归该有的地步了。
清醒的多数时间,他的身心都被油煎火燎着,人前他会保持风度,人后他便换了一个模样,顶一件旧外套,闷在纤维里,情绪过去,外套常常是湿透的。
人走在密不透风的黑路时,会异常敏感,无意识听到的话、脑海里随意闪过的念头,常惹得他心慌头疼。
不被理解,不被共情,无人可分享。这是二十岁杨文帆每天经历的真实情感。
他觉得自己沉在深海里,呼吸不畅,一不留心就要死在那里。死,死是件太容易的事,活着多难,可活着才能看到零星希望。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杨文帆两点都不占,他能这样顽强地奋斗,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已然是了不起的奇迹。
但谁理呢,谁会理你的不易,理你的惨痛,谁不是如履薄冰。
于是,近乎走投无路的他来到医院的心理科,医生让他分享情绪,他有太多话堵在嘴边,可说出口只剩“没有”。
医生说:“你只是焦虑,害怕向前的步子走不好,受了打击后,又开始反思走过的路。可你明明知道已经走过的路无法更改,未来的路又在你脚下。”
但,我就是困在这儿了,我有点走不动。
“那你就想想让你快乐的事,让它们带你走出去。”
很久之前,杨文帆和丁知乐谈过一个关于“快乐”的议题,杨文帆说生活之中只有十分之三的快乐,余下的均是磨砺,丁知乐同意这个说法,但也表达自己见解“如果想要得到快乐,我们必须在这十分之三的生活中兢兢业业,不浪费每一刻”。
生命转瞬即逝,人追不上时间。
丁知乐这个人,即便身处最深不可测的深渊之中,也能找寻到向上向善的活力。中考前的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泡在书籍里,从来不爱读书不爱英语的人,竟然能沉住气,没日没夜去记那些晦涩的知识点,最努力的时候,她都是爬在书桌前睡的,即便如此,闲暇时刻她仍还能和他开玩笑。
高压之下畅快的放松,于杨文帆而言是不可能的。在人生重大分叉路口时,他永远是紧绷的,恨不得事情能完美再完美,一丝缝隙都不肯放过。
白驹过隙,在要为自己人生独当一面时,竟生出这种怯意,竟如此懦弱消极,杨文帆从心底里鄙视这样的自己。
但他没怎么有办法,他似乎走向了穷途末路…
过完年后不久,云江开始下雪,往年这时节的雪下不大,但这次不知为何雪下得别样大,早晨六点开始下,到傍晚已经没过脚踝。
云江的大雪并不常见,杨文帆又正好无事可做,便穿了羽绒服下楼去,小区老年人几乎没有外出的,白茫茫的雪地看不见脚印。杨文帆踩着咯吱咯吱的新雪向前走,四十五码的大脚留下规律的痕迹。
绝大多数时候,杨文帆觉得自己很孤独,孤独到能和黑夜融为一体,心里空洞迷茫时,他能安静地在桌椅前聆听心跳声。
中学以来,课业压力虽加大,但他足够努力,在老师处听到的多是赞美声。到了大学,许多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有老师看重他的个人能力为他介绍了项目,但个人能力和经验与标准差如鸿沟,他常常被问题搞得晕头转向。事情已经揽下,自然没有放弃的说法,他一边自责,一边学习,可时间并不等人,老师方面多有不满,同门也渐有微词。
不过一个刚入大学的学生,以往再出色,也不能代表现在万无一失。这是人之常情,但人又很难与利益的各方共情,落到眼前,落到嘴边,便是一个个冷漠的眼神,一声声奚落语句。
杨文帆不会退回壳里,他并不具有放弃的权利,他必须抓紧每一个机会,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很难不否定自己。
他怀疑自己笨,怀疑以前的成绩是运气好,而现在时运不济,他回归该有的地步了。
清醒的多数时间,他的身心都被油煎火燎着,人前他会保持风度,人后他便换了一个模样,顶一件旧外套,闷在纤维里,情绪过去,外套常常是湿透的。
人走在密不透风的黑路时,会异常敏感,无意识听到的话、脑海里随意闪过的念头,常惹得他心慌头疼。
不被理解,不被共情,无人可分享。这是二十岁杨文帆每天经历的真实情感。
他觉得自己沉在深海里,呼吸不畅,一不留心就要死在那里。死,死是件太容易的事,活着多难,可活着才能看到零星希望。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杨文帆两点都不占,他能这样顽强地奋斗,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已然是了不起的奇迹。
但谁理呢,谁会理你的不易,理你的惨痛,谁不是如履薄冰。
于是,近乎走投无路的他来到医院的心理科,医生让他分享情绪,他有太多话堵在嘴边,可说出口只剩“没有”。
医生说:“你只是焦虑,害怕向前的步子走不好,受了打击后,又开始反思走过的路。可你明明知道已经走过的路无法更改,未来的路又在你脚下。”
但,我就是困在这儿了,我有点走不动。
“那你就想想让你快乐的事,让它们带你走出去。”
很久之前,杨文帆和丁知乐谈过一个关于“快乐”的议题,杨文帆说生活之中只有十分之三的快乐,余下的均是磨砺,丁知乐同意这个说法,但也表达自己见解“如果想要得到快乐,我们必须在这十分之三的生活中兢兢业业,不浪费每一刻”。
生命转瞬即逝,人追不上时间。
丁知乐这个人,即便身处最深不可测的深渊之中,也能找寻到向上向善的活力。中考前的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泡在书籍里,从来不爱读书不爱英语的人,竟然能沉住气,没日没夜去记那些晦涩的知识点,最努力的时候,她都是爬在书桌前睡的,即便如此,闲暇时刻她仍还能和他开玩笑。
高压之下畅快的放松,于杨文帆而言是不可能的。在人生重大分叉路口时,他永远是紧绷的,恨不得事情能完美再完美,一丝缝隙都不肯放过。
白驹过隙,在要为自己人生独当一面时,竟生出这种怯意,竟如此懦弱消极,杨文帆从心底里鄙视这样的自己。
但他没怎么有办法,他似乎走向了穷途末路…
过完年后不久,云江开始下雪,往年这时节的雪下不大,但这次不知为何雪下得别样大,早晨六点开始下,到傍晚已经没过脚踝。
云江的大雪并不常见,杨文帆又正好无事可做,便穿了羽绒服下楼去,小区老年人几乎没有外出的,白茫茫的雪地看不见脚印。杨文帆踩着咯吱咯吱的新雪向前走,四十五码的大脚留下规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