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秦三岁半青青小清新

第513章 他为什么要去想什么‘闲着也是闲着’呢?(第2页)

因此,大篆的字形相对规整、保守,更接近西周文字的原始形态。

而六国的文字源自三晋,字形多有变异,简化,与大秦的文字有着明显的差异。

再加上,大秦重法度,尤其重视各种文书记录。

不管是皇帝的祭文,刻到鼎上,符节上的铭文,还是普通官吏的官方文书。

都要求写得笔画工整,清晰明了,不能有错别字和通假字。

毕竟,如果因为错别字让后续复审的上官理会错了意思。

别说写文书的官吏要罚款挨罚。

甚至可能牵涉到其他同事。

如果涉及到的案件关乎人命,军功,税粮之类的。

那就得从头到尾享受到,挨罚,削爵,甚至革职一条龙服务。

但是,其余六国就自由得多。

除了君主的诏书和祭文,其他文字都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甚至刻在货币,兵器上的名字,都能很随意的简化,或者变异。

就像邯郸,晋阳等名字,笔画太多,索性就写了简笔字。

甚至,这个简笔字,可能各郡之间都还没有达成统一标准,各写各的。

反正,只要钱币的形状大体不差,不影响使用,刻在上面的产地清晰不清晰无所谓。

跟刻在大秦方孔兄身上,清晰,规整的半两二字形成鲜明对比。

而李太守皱眉看到课程表的第一项,就是练字。

管你认不认得,先照着描一百个先。

还必须把字写在固定大小的框框内,长短有序,横平竖直,清晰明了。

但凡有大小不一,或者写得歪歪扭扭的,全部不合格,重写。

写到交一份合格的作业为准。

李承:……

这可完蛋了。

他儿子那笔龙飞凤舞的狂草,只怕要熬夜写作业了。

李承忧心忡忡的继续往下看。

第二项是每日五十字,两个月学完三千。

程先生可是说了,他们家殿下,一四岁小孩半个月就学完的字。

莫非还有人,两个月都学不完?

李承:……

有没有可能,这个隶书,本就源自大篆。

咸阳土生土长的,学习起来本就更容易呐?

他都是接受了太守之位后,才开始学习大篆。

好不容学完了,现在又要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