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可挽回(第2页)
王信要升任参将,独领大同一路的消息,很多大人物没有出声,可见是真的。
那么这件事的确能办成,关键是从来没有人往这方面想过啊。
陶升不知道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消息,王信会让自己听到,一时间更是无语。
王信并不担心陶升听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件事是自己推动,最后具体去做的是商人们,而不是自己,自己只需要带好军队就行。
大户们在地方上违法犯忌,占山为王,私自开矿,甚至铸造钱币,只要有利益,什么样的事不敢干呢,朝廷可管不了,如果朝廷管的了,也不会有今日的困境。
什么是积弊
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就是积弊,仍然是博弈而已。
自己消灭敌人,开脱出一片稳定富庶的地方,交给商人们发展经济,让人们富足起来,同时自己也得到钱财养军,这是一步迈开去后,就再也收不回来的道路了。
因为商人逐利。
自己打开了魔盒啊。
真不知道,未来会走到哪一步。
周世明光从王信口中,实在无法做出判断,当日下午就出发去了威远关,要亲自去赤儿山看一看,他当然知道赤儿山,年轻的时候带着自己家商队经常过往那一带,只是如今不同啊。
——
周世明一定会加入的,只要是他商人,但是加入的条件能不能达成一致,这些才是未定。
不过王信并不担心。
对于河套地区,王信太过了解了,比大同本地人可能都要了解,因为如今的大周,接触的是一个分裂的河套地区,而一个稳定的河套地区,每年可以向内地供应三万匹马,六七八万头牛,二三十万头羊。
光一个兔毛川,肯定是没有这么多的,而且新城修建时间,培养牛羊马匹也需要时间,处处都需要时间,但是商业可以透支啊。
只要有极大的可能性,那么自己就可以把未来提前透支。
这就是集资的威力,把当下还做不到的事情,通过集资就可以办到,例如修建铁道,这是一项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回本的长期工程。
在没有集资的商业模式出现之前,只能靠着强迫劳动才能办到,如修建长城,任何朝代只能通过压迫百姓,通过强迫劳动,才能修建起长城。
但是有了集资的商业行为就不同了,可以通过把未来的利益投资,提前获得充沛的资金。
未来每年能有上百万两银子的商业贸易,如此丰厚的利润,别说只透支两三年利润,就算是透支十年利润,王信也相信会有大把的商人参与。
商人不缺钱,缺的是投资机会。
缺少投资机会的大周,除了把庞大的海外贸易收入用来土地兼并,只剩下铸成银冬瓜藏入地窖里,王信太清楚了大周的商人多有钱了。
别看朝廷穷的要死,而大户们是富得流油,毕竟全世界的白银都在流入大周,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银实物,而不是空洞的纸票。
王信不担心,汤平却很担心。
王信走后,汤平悄然找到张灿,张灿此时正高兴的骑马,围着校场跑圈,谁也不会嫌弃自己的兵多,反正操心的事情有将军去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