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谁更急(第2页)
张文锦闻言,内心一动。
地方大户这个说法,自己好像也是地方大户。
虽然觉得王信的话有些狂妄,张文锦却不怎么反感,不过张文锦无法做出决定,决定先与几家商讨商讨。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不是一下子能做出决定的,王信理解张文锦的犹豫,却不怎么在意,因为自己刚才所言,接下来的确不关自己的事了。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被问题解决。
既然解决问题,要么是朝廷解决,要么是地方解决,不会有第二条路,朝廷解决不了的问题,地方解决了,这又会是新的问题。
可朝廷自己不能解决,也不让地方解决,问题不会消失,最后是问题解决了朝廷和地方。
看清楚朝廷不能解决问题,而自己又不想被问题解决,王信只能尝试推动地方解决问题,至于日后的问题,只能日后再说。
过了几日。
兔毛川,赤儿山,浑河边。
几十人挤在一起时不时指指点点,大同有名有姓的大家都来了,其中周世明兴奋的说道:“此地有山有水,土地肥沃,开垦成耕地也不成问题。”
“噗嗤。”
有人忍不住笑道:“一亩地才几个钱,一年到头卖不到一两银子,倒是一匹马,运到内地能有十几两银子。”
“诶,话虽如此,可放牧的话,一匹马要的可不止一亩地。”
众人纷纷讨论。
“王将军来了。”有人出声喊道,众人纷纷望过去。
只见王信骑着马,被一群亲卫簇拥着,正往他们所在的地方赶来,周世明主动带头迎上去,王信能亲自去大同邀请自己,给足了周家的面子,王信的想法对周家有利,周世明所以如此。
“诸位,此地如何”
王信下了马,史平接过缰绳,牵着马离开,此地绿草肥美,不需要喂单独的精料,足够让马儿吃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众商人纷纷回复,现场气氛热闹。
看也看了,谈也谈了,王信不想多浪费时间,眼前的人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商人,商人怎么会不注重效率呢。
至于别的,王信反而不在意。
他与各家讨论的是利益,利益一致就一起做事,才是最稳固的关系。
有人比王信还急,主动问道:“王将军打算如何修建镇虏城”
说话的人大概三十几岁,王信认得此人,笑道:“张东家说笑了,这是诸位的事情,如何修镇虏城也是诸位应考虑的,何至于问我。”
众人面面相觑,都无法跟上王信的思路。
如果是自己要修建镇虏城,想要掌控一切,那自己就是出头的,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别说朝廷,就是张文锦都能让自己的计划打了水漂。
所以王信才要让商人们出面集资,等商人们投了钱进来,这里的生意可是商人们自己的。
无论是为了保住投资,还是为了利益,商人们会比自己还要主动。
这才是最牢靠的方法,朝廷就算不满,那也是对商人们不满,而且就算不满,也无可奈何,朝廷连税赋都收不上来,同样的对地方不满,又能如何呢。
王信主动算账,同时透露自己的打算:“修建一座土城要不了多少钱,但是需要使用人力物力,但这座土城又不能不修,修了才能稳固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保障诸位的回报。”
众人边听边点头。
大漠缺少树木,但是不缺土。
此地有山有水,有了水就能制作泥砖,胡人缺乏器具,只需要切一道土墙就能挡住胡骑,所以此人的说法没错。
王信自信道:“吸引内地的百姓来此地放牧,此城就是从百姓们手里收购牛羊马的集市,百姓们又从诸位手里采买需要的物资,其中的利益,不需要我多言,诸位自然算得清楚。
从此地运回内地走威远关,后面的事情,是各家商号的事,就不用我来指手画脚。”
没有人为了挑毛病而挑毛病,周世明笑道:“人的确不缺,这几年陕北闹荒,各地收成也不好,多了许多灾民,只要给口饭吃就能吸引不少人。”
张辉皱起眉头,如果要投资的话,不是小数目,张辉担心道:“人倒是好说,可胡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胡人多劫掠,他们这边吸引了百姓来放牧,那边胡人来劫掠,有城墙的保护,镇虏城是安全的,周边放牧的百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