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朱元璋:要谢就谢皇长孙吧!(第3页)

朱标也是如此。

朱应也是随手拿起了一封。

能够在半个时辰内作答出来的,要么就是真的有大才学,要么就是装的。

“这个人似乎不错啊。”

当朱应看着手中的考卷,脸上露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显然这文章也是让朱应为之认可了。

“何为国?何为家?”

“于吾华夏数千载历史而言,国存在千万家,国之存在,千万家之凝聚。”

“吾华夏存数千载,自历代王朝得到了教训,强国方有安宁之家。”

“想要千万家安宁,唯有强国安边。”

……

朱应看着手中这一篇文章,不由得暗暗点头。

随着时间过去。

一个又一个考生将答卷交了上来。

而朱元璋祖儿孙三人则是在分别审阅着答卷。

时间逐渐过去。

八十五个考生则是坐在了殿内,带着一种忐忑的心情等待着。

今日殿试。

便是取前三甲。

状元、榜眼、探花。

这三名将昭告皇城应天,并且也将获得朝廷看重,出人头地。

“雄英。”

“你认为哪一篇文章最好?”

所有答卷全部审阅之后。

最终在朱元璋的御案上放了五份答卷。

“如若以臣的眼界来看,这一篇最好。”

朱应直接指向了自己审阅之后的一篇,也是最开始看到的那一篇。

“然后呢。”

朱元璋又笑着道。

“这两篇也不错。”朱应又扫了一眼,又指向了两篇。

这些答卷都是祖孙三人全部审阅的。

“哈哈。”

“咱孙儿与咱所见略同啊。”朱元璋大笑着。

然后又看向了朱标:“太子觉得如何?”

“儿臣也是如此想的。”朱标也笑着点了点头。

话音到此。

前三甲。

已然定下了。

朱元璋随即提起逼。

拿出了一封空白圣旨来。

并且将这三人审阅后所得答卷之人的名字写在了圣旨之上。

大殿内。

八十五个考生目光全部汇聚,充满了期待。

“雄英。”

“你来宣读前三甲吧。”

朱元璋笑了笑,将圣旨对着朱应一递。

朱应也没有多想,直接拿起了一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殿试已毕。”

“经咱与太子,皇孙三人阅卷考校。”

“已定下前三甲。”

“状元为考生,夏原吉。”

“榜眼为考生,解缙。”

“探花为考生,杨士奇。”

“三甲已定,礼部当以此旨意昭告应天,公布三甲之名,并于三甲籍贯之地张贴旨意昭告。”

“钦此。”

朱应大声宣读道。

只不过。

在看到了圣旨上三个夺得三甲的名字后,朱应也不由得心底带着惊讶。

夏原吉。

解缙。

杨士奇。

这些人可都不简单啊,全部都是在历史上有名的人。

只不过。

如今才洪武二十四年,他们竟然就崭露头角了?

他们不应该是在永乐年间才真正出彩吗?

这也代表着他们在洪武与建文朝时并不受用。

“蝴蝶效应啊。”

“看来我的出现,改变了很多。”

“这三个人才这么快就出现了。”朱应暗暗想到。

而此刻。

被点到名字的三人面带激动。

站起来,又恭敬对着朱元璋一拜。

“草民,谢皇上隆恩。”

三人齐声道,无比激动。

前三甲。

整个大明三年科举的三甲。

他们超越了无数考生,获取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而看着三甲决出。

其他的考生也是面带失望之色。

“三甲决出。”

“其余考生皆为进士,将由吏部录名,择选分配各。”

“除此外。”

“凡参加殿试入进士,皆赐十金,赐百银。”

“前三甲赐予百金。”

朱元璋笑了笑,对着大殿内的考生宣布道。

而听到这赏赐。

不仅是前三甲,其余考生全部都愣住了。

殿试赐金赐银。

这是前所未有的啊?

“哈哈哈。”

“此番殿试赐金银,从未有过。”

“要感谢你们就感谢皇长孙吧。”

“他灭了北元,夺了整个北元国库,让吾大明国库也是充盈不少啊。”朱元璋大笑着道,充满了对自己孙子的自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