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朱应向着朱棣就开炮了,有仇必报。(第2页)

对于这些。

朱标还是十分自信的,毕竟朱棣是他一手带大的,感情深厚,而且自己在,天下定。

哪一个皇子敢与他来争?

这是死路一条。

这一点自信,朱标还是有的。

别看着朝野上下都说太子仁厚。

但这个仁厚是对于高位之上的朱元璋而言,朱元璋动不动就是诛灭九族,但朱标则是宽厚许多,诛其全族就可以了。

这样一对比,难道不是仁厚吗?

当然。

仁厚归仁厚。

但如若说朱标手腕不强,那就是找死了。

“他的确不敢。”

“所以他在等机会。”

“他发展死士,是为了等机会。”

“当初他不知道我是朱雄英时,对我百般拉拢,也是为了让北边没有制衡他的人。”

“而发现了我的身份后,第一时间不是想要上奏,而是隐瞒,甚至还想要将玉收走。”

“这如若都不是有心思,那纳哈出都是纯良之人了。”朱应冷笑着,毫不客气的说道。

朱应很清楚朱棣的野心。

历史上的靖难,还有那姚广孝,早就盯上了朱棣。

如今朱棣已经是野心深种了,如果是以前,朱应就是你动手我就动手,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朱雄英,是大明的皇长孙,未来整个大明都是他的,岂能容许朱棣造次?

而且。

他也的确是心思不纯。

如若他的心中真的有朱元璋,有朱标,那当初发现了朱应的玉佩后,不会想着重金买下,更不会在朱应询问后搪塞,而是会直接上奏朱元璋父子。

毕竟朱棣深刻知道朱雄英在朱元璋父子心底有多重要。

而这一点。

朱元璋父子自然很清楚。

在朱棣隐瞒不报,那就是有心思了。

他们可以想到朱棣或许是不想让朱雄英回来。

而此刻。

朱元璋父子也沉默了下来。

显然朱应说的这些话让他们心情难以平复。

“还有一事。”

朱应缓缓开口,眼中带着一种冷意。

“何事?”

朱元璋立刻问道。

“洪武二十三年,也是北伐最关键的一步。”

“我率军攻破了元都,但元帝已经带着文武跑了,在那时候,便是最危险的时刻。”

“我与蓝玉请命北上追击。”

“我率领五万轻骑,在北边以战养战,最终才能够立下封狼居胥之功。”

“可是…在我率军攻至元北部王庭时,元庭竟然提前布置好了埋伏,三十万大军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此,便为战时泄密。”

“元庭知道我麾下详细的兵力情况,更知道蓝玉率领的骑兵与我并不在一处。”

“否则在北边广袤之地,别说元庭三十万大军包围,就算是五十万大军也不可能阻挡十万骑兵冲杀。”朱应一脸严肃,缓缓说道。

此话一落。

朱元璋立刻就想到了什么。

“此事。”

“咱听傅友德说过。”

“但后来派人去查了,也并没有查出什么。”

“你怀疑老四泄密?”朱元璋眉头紧皱着问道。

“当初制定北上战略时,只有傅友德,李景隆,蓝玉,朱棣,还有我之内的五个人知晓。”

“傅友德与李景隆,我想不到他们有泄密的理由。”

“至于蓝玉,他虽说想要抓住机会立下大功,压过我,但他做不出那等卖国之事。”

“所以……”

朱应一脸冷漠,但是话到了这里,便已然不再多言了。

总之。

朱应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当年泄密之事绝对与朱棣有关。

除此外。

他不怀疑其他人。

“为何你如此怀疑老四?”朱元璋问出了一个根本问题。

“因为,当日在他看到了我的随身玉佩后,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杀机。”

“我在军中数载,凭借对这杀机感应活到了现在,朱棣对我的杀机,我绝对没有感应错。”

“他,根本不想让朱雄英回来。”

“北伐泄密,元军包围。”

“在我看来是朱棣知道在大明内,他杀不了我,所以想要利用元人来杀我。”

“元军三十万设下埋伏,倘若不是我观察到了元军的动静,直扑元中军,那一战我军必会陷入重围,最终覆灭。”朱应冷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