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翡翠白玉羹(第2页)
高公公脸色一变,连忙行礼:"陆大人,这不合规矩..."
"太后的懿旨就是最大的规矩。"陆寻冷冷地打断他,转向林乔,"汤好了吗?"
林乔点点头,小心地将汤碗放入特制的保温食盒中。陆寻接过食盒,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太后说,让你午时去慈宁宫回话。"
高公公的脸色更加难看了。这意味着太后不仅满意这道汤,还要亲自召见林乔。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陆寻带着食盒离去,林乔则开始收拾厨具,心中却忐忑不安——那道汤真的能达到太后的期望吗?
午时将至,林乔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裙,忐忑地向慈宁宫走去。皇宫在正午的阳光下金碧辉煌,但她无心欣赏,满脑子都是那道汤的味道和太后可能的反应。
慈宁宫前,一名年长女官已在等候:"林姑娘,太后等您多时了。"
殿内,太后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面前的小几上摆着那个熟悉的汤碗。令林乔惊讶的是,陆寻也在场,站在一旁,表情严肃。
"来了。"太后抬眼,示意林乔走近,"这道'翡翠白玉羹'...是你亲手做的?"
"回太后,是民女亲手所做。"林乔恭敬地回答。
太后用勺子轻轻搅动汤羹:"味道...很特别。与天放做的几乎一样,却又有些不同。"她直视林乔,"你在原配方上加了什么?"
林乔心头一跳。她确实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在最后关头加入了一滴柠檬汁,这是现代烹饪中提鲜的小技巧。
"民女...加了一滴柠檬汁。"她老实承认,"这样能保持汤色清澈,也能提升鲜味。"
出乎意料的是,太后竟然笑了:"聪明。先皇也喜欢这么吃,总说酸味能让鲜味更上一层楼。"她的目光变得悠远,"天放当年坚决反对,认为违背传统...没想到他的女儿倒是与先皇想到一处去了。"
林乔松了口气,却听太后继续道:"你知道这道汤的真正含义吗?"
"父亲笔记中说,这是他与先皇共同研制的药膳,内含治国安邦之理。"林乔谨慎地回答。
太后点点头,示意女官和侍卫都退下。等殿内只剩他们三人时,她才缓缓开口:
"'翡翠'代表士人,应当清高在上;'白玉'象征百姓,是国之根基;中间清澈的汤水,好比公正的法律和制度;底层的火腿和荸荠,则是农工商各安其位。"太后轻抚汤碗,"这是先皇理想中的国家秩序。"
林乔恍然大悟。难怪父亲如此重视这道看似简单的汤品,它竟然是先皇政治理念的具象化!
"十年前,先皇正准备推行一系列改革。"太后的声音低沉下来,"其中包括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兴办学校...可惜,天不假年。"她看向林乔,"你父亲是天放,应当知道更多。"
林乔摇摇头:"父亲笔记中只提到这些。而且...我确实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
太后若有所思:"或许这样更好。有些秘密...知道得越少越安全。"她突然转向陆寻,"你怎么看?"
陆寻上前一步:"臣以为,林姑娘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至于过去的秘密...不妨让它继续沉睡。"
太后点点头:"也罢。不过..."她再次看向林乔,"从今日起,你每月要为哀家做一次这道汤。有些记忆...值得反复品味。"
离开慈宁宫时,林乔的思绪乱如麻。陆寻走在她身旁,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引人闲话,又能低声交谈。
"太后似乎知道更多关于我父亲和先皇的事。"林乔小声说。
陆寻微微颔首:"先皇驾崩前,曾单独召见林天放和太后。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他顿了顿,"但不久后,就发生了那场大火。"
林乔心头一紧:"你认为...这两件事有关联?"
"我不确定。"陆寻的声音更低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一刀背后还有人。他一个人没胆子对御厨府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