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青山不负人(第2页)
林乔一愣:"什么编制?"
"傻丫头,"王大山笑了,"总不能让你一直当临时村官吧?我想让你正式留在云岭村。"
林乔捧着茶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一年前刚来时村民们的怀疑眼神还历历在目,现在他们却想让她留下来。
"谢谢王书记,"她轻声说,"我很愿意。"
转眼到了春节。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云岭村比平时热闹许多。林乔决定趁这个机会召开全村大会,讨论新一年的发展计划。
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坐满了人,连许久不见的老人们都来了。林乔站在前面,身后挂着她的手绘村情地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
"乡亲们,"她声音清亮,"去年我们的茶叶卖得很好,平均每户增收三千多元。今年我想扩大规模,同时发展其他产业。"
她指向地图上的后山:"我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看过,我们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中药材。专家推荐了三种适合的药材,市场前景很好。"
底下有人提问:"种药材技术难不难?销路咋样?"
"技术可以学,"林乔早有准备,"我已经联系好了收购企业,他们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想试种的可以报名,第一批我们控制在十户以内。"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我报名!"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皮肤黝黑,笑容灿烂。林乔认出来,这是村里出去打工的张强,据说在城里建筑工地当小工头。
"强子回来了!"有人喊道。
张强大步走到前面:"我在城里就听说咱们村的茶叶卖得好,特意回来看看。林村官,"他转向林乔,"我想回来种药材,行不?"
林乔高兴地点头:"当然欢迎!年轻人回来创业,村里全力支持。"
会后,张强留下来和林乔详谈。原来他在城里看到中药材价格连年上涨,早有回乡种植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技术和销路。
"林姐,"他已经改了口,"你真有本事,能把咱们村的茶叶卖到城里去。我认识几个做电商的朋友,可以帮忙拓展销路。"
林乔眼前一亮:"太好了!我正愁人手不够呢。"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茶叶包装聊到品牌建设,从电商运营聊到物流优化。不知不觉天已黑透,王大山过来催他们吃饭,两人才意犹未尽地停下。
春节过后,云岭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茶叶合作社新增了二十户社员,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也建了起来。张强果然带来了电商资源,村里的茶叶网店升级成了"云岭山货"旗舰店,新增了土蜂蜜、山核桃等特产。
林乔比以前更忙了。白天她要走访各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晚上要处理网店订单,回复客户咨询;周末还要组织技术培训。但她乐在其中,看着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五月的一天,林乔接到县农业局的电话,说有客户投诉云岭村的茶叶农药超标。
"这不可能!"林乔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茶叶全部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绝对不使用化学农药。"
"但检测报告确实显示有问题,"对方语气严肃,"这批茶叶必须下架,你们要配合调查。"
挂掉电话,林乔立刻召集茶叶合作社的社员开会。当她说明情况后,社员们炸开了锅。
"谁这么缺德?坏我们名声!"
"是不是有人眼红我们卖得好?"
"完了,这下全完了..."
林乔让大家安静:"现在最重要的是查清问题出在哪里。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使用过什么特别的农药或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