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东半球话事人(第2页)
朱由校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东半球话事人,这名号听起来还不错,虽说管辖范围没地球村村长大,但名号够响亮。”
随后,二人又闲聊了一阵,江宁准备起身告辞。
就在这时,朱由校说道:“江兄先别急,朕好久没出宫了,今儿个时间还早,你就陪朕一起出宫转转,如何?”
江宁耸耸肩,又开口叮嘱道:“陛下,记得带足银子,臣今儿进宫,身上可没装钱。”
朱由校点点头,方正化赶忙让人取来三套便服,三人换好后,在便衣锦衣卫的护卫下离开了皇宫。
走在京城的大街上,朱由校如同刚被释放的囚徒,看什么都觉得稀奇,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
江宁见状,赶忙上前拉住朱由校:“陛下,您注意点体面,别搞得像山炮进城似的。
您又不是没在京城逛过,您瞧瞧旁边人都用什么眼神看咱们呢?”
朱由校赶忙看去,只见周围不少商贩都以怪异的眼神盯着他们。
朱由校顿时脸色尴尬,小声说道:“江兄,朕知道了,接下来会注意的。”
随后,几人沿街闲逛起来。朱由校趁机询问一位摆摊卖糖人的老者生活状况。
老者笑着说道:“这位公子,您可算问对人了。
老夫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今年都五十多了。
要说上次百姓过上好日子,还得追溯到神宗万历年间张首辅在位的时候。
没成想,我这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人了,如今又过上了这般好日子。
老汉家中有三子一女,前两年,老汉在五军都督府租借了五十亩农田。
朝廷的政策真是好啊,京营的官兵春耕秋收都来帮忙,而且种出的粮食,税负都和五军都督府对半分。
如今,老汉一家除了每年上交朝廷的赋税和五军都督府的军粮外,还能剩下不少,这可比之前租地主家的田种强太多了。
以前,我们一家老小从早干到晚,每年除了给地主交租子,还得承担全额赋税,要是赶上灾年,还得借不少债。
如今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五军都督府的军爷们说了,就算遇到天灾,朝廷减免赋税,我们这些百姓同样能享受。
要是有人敢私下多收租子,我们老百姓直接去五军都督府告状,到时将军们就会管。
大儿子、二儿子在家种田,都已成家。
小儿子进了京营当兵,每个月还有军饷拿。
听说前段时间还立了功,给家里寄回了十块银元。
小女儿过段时间也要嫁人了,对方是社学的先生,还是个秀才呢。
如今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咱们大明又出了一位像太祖爷那样的皇上,老百姓有福了。”
听着老汉的回答,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日子好过了就好,日子好过了就好。”
说着,上前挑选了几个糖人,方正化赶忙拿出几枚铜钱递过去。
随后,朱由校和江宁边吃边逛,朱由校递给江宁一个糖人:“江兄,快尝尝,可甜了!”
江宁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吃,味道还凑合。
两人边吃边聊,随后来到路边一处茶楼,径直走了进去。
身旁的高文彩赶忙走到正在忙碌的掌柜跟前,匆匆低语几句。
掌柜的赶忙跑出来,亲自招呼众人,端上茶水,又摆上几碟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