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与此同时,身在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收到朝廷任命他为河道总督,协助郭允厚和左光斗疏通水利、兴修河道的圣旨。
这可把朱恭枵激动坏了,他立刻召集周王府下辖所有宗室子弟,在周王府宗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
典礼上,朱恭枵泪流满面地向列祖列宗说道:“不孝子孙朱恭枵如今出息了,担任了河道总督。
虽说周王一脉精通医道,与水利工程专业并不对口,但重要的是,如今自己也能离开开封,为朝廷出力。”
祭祖完毕后,朱恭枵便火急火燎地带着圣旨去与左光斗和郭允厚会合。
当朱恭枵来到河道工地,只见左光斗一人在那,他满脸疑惑地问道:“敢问左大人,户部尚书郭大人何在?
怎么本王没瞧见他呢?”
左光斗听后,神情十分尴尬地回答:“回周王殿下的话,郭老大人如今人在洛阳。”
朱恭枵更加疑惑了,心里想着这位郭老大人跑到洛阳去干什么呢?
自明朝永乐之后,所有藩王兵权被削,无诏不得擅离藩地,就连出城都要向当地官府报备。
朱恭枵长这么大,离开开封的次数十分有限,而且每次都是去祭奠先祖,还有当地官府派遣官员随行监视,因此他并不知晓郭允厚考古的事,而是全身心投入协助左光斗治理河道的工作。
虽然朱恭枵不懂如何治理河道、兴修水利,但他精通医术。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干活有气无力的和尚和缅军俘虏,朱恭枵灵机一动,让人熬了提神醒脑的药汤,给每人都发了一大碗。
喝完之后,原本干活没精打采的和尚和缅军俘虏顿时生龙活虎,干起活来仿佛不知疲倦。
这一幕可把左光斗吓了一跳,他虽知道周王一脉精通医道,但眼前这位周王露的这一手也太厉害了。
一番询问后得知,这是周王朱恭枵这些年来最新研制出的提神型药汤,虽然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但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对于这个副作用,左光斗下意识地选择无视,并传令这些药绝对不能给百姓喝,全都给和尚和缅军俘虏喝。
要知道,周王一脉的医术是祖传的,整个河南众多藩王中,只有周王府的田庄大部分种药材,少数种粮食,其他藩王的田庄无一例外种的都是粮食。
所以朱恭枵对于这几万人的药材消耗完全承担得起。
结果朱恭枵忙了一段时间,仍不见郭允厚,便派人去打听,得知郭允厚在洛阳考古,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但他仍决定去拜拜这位郭老大人的码头,毕竟当朝户部尚书分量极重,只要跟这位郭老大人打好关系,自己今后想不进步都难。
于是他向左光斗告了几天假,立马带人火急火燎地赶去洛阳。
当朱恭枵赶到洛阳,看到眼前的乱象,整个人都惊呆了。
只见上千人把洛阳城周围挖得乱七八糟,百姓们都说这是在准备打井探索水源,但朱恭枵压根不信。
联想到郭允厚的特殊癖好,他立马找到郭允厚询问起来。
对于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周王殿下,郭允厚着实吓了一跳。
得知眼前这位周王如今也是河道总督后,郭允厚对他十分客气。
由于之前郭允厚牛皮已经吹出去,说要找到传国玉玺献给朱由校,可到现在连根毛都没找着,他越发急躁,更是命令手下1000多名观山太保成员昼夜不停地四处挖掘,但根据古籍与各种史料记载,依旧一无所获。
这天,周王朱恭枵再次找到郭允厚,笑着问道:“郭老大人,您这是挖什么宝贝呢?
都挖了这么长时间了。”
郭允厚见状,叹息一声,觉得寻找玉玺可能要无功而返了。
随即他叹了口气,便将自己打算寻找传国玉玺献给朱由校的事情说了出来,之后又破口大骂:“他娘的,这些前人记载的史料和古籍都是屁话,没有一句有用的,还不如民间野史来的实在。